三维协同三制融合三进并行苏州大学探索

公益中科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8316979361088&wfr=spider&for=pc

将蚕丝制备成微针,凭借丝素蛋白易提纯、可降解、天然无毒、无免疫原性等特点,实现其透皮给药用途。此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凭借“丝素蛋白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斩获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国际赛道金奖。该项目实现了微针中药物的承载和缓释,具有无痛微创、溶胀控释、载药剂量大等优势,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二十多项专利,发表了十多篇高质量论文。

近年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新工科”人才需求,前瞻性探索与实践以“三维协同三制融合三进并行”为主要导向的纺织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三维协同:将教学、科研、实践贯通人才培养

打开“学习强国”推荐栏目,由潘志娟、冯岑、关晋平等五位老师主讲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丝绸文化与产品》好评如潮,不仅在学院获得高点赞量,还吸引了国内外60多所高校学生和社会大众。授课者将中外历史故事融入专业知识,向学习者呈现了我国风格多样的丝绸面料及传统丝绸精品,讲述了丝绸的鉴别与保养,及其在服饰以外的应用。

基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组建科研团队进行面料开发及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刘阳根据面料特点,以数码花型为设计基础,选用中高支数全棉色纱作经纬,配以较低的经纬密度,使面料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性好,再以平纹组织为基础,使面料结构稳定。其设计作品《经纬飘逸》被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采纳用于宋锦面料新产品花型,在现代先进织机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作为国礼赠予外宾。

“宋锦是中国古代丝绸经典技艺产品,借助现代工程技艺让它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成果的互动统一,也是对传承与创新的最好诠释。”指导教师、纺织工程系副主任眭建华教授说。

如今,类似的例子在学院课程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学院充分利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不断拓展专业内涵,打通专业界限,逐步构建起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前沿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为基础的新工科课程体系,打造出一系列“金专金课”。

“老师会鼓励我们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3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