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案例连续15个季度盈利,唯品会靠的

唯品会作为一家做特卖的网站,其活跃用户达到了万,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连续15个季度的盈利,可谓是创造了电商领域的奇迹,这与其在物流方面的精心投入密不可分。

日前,唯品会运输物流配送总经理陈少涛做了题为《鞋服传统物流+电商物流》的演讲,通过深入分析唯品会物流运作的流程、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大家阐释了唯品会连续15个季度盈利的物流秘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首先我们从仓库开始讲,仓库有零售传统仓库和电商仓库,很典型,可以看得出来零售仓库类型上是纯货舱和中转仓,中转仓绝大多数是用来补货的。鞋服类,新品订货,订完货货品六个月到了之后就给到我们的加盟商。如果零售仓就更快,每天都要补到门店去。

我们新店开仓换季,库存、爆款会进行一些长期的储存,规模布局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平行仓比较多,在零售行业内平行仓跟几个仓产品类型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标准化、同质化比较强,向自己的区域补货。区域里程一般是到多公里。在零售仓里面做一些前置仓,在供应商比较多的地方设一些仓库,设仓库的目的是为了让供应商交货方便,再由零售商帮供应商交货合成大车交到门店。

自动化方面目前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传统的物流,传统的转盘分货是很常见的,另外两个是Puttolight和Picktolight。Picktolight是货到人,由于唯品会的货物品类比较多,我们把门店放在一面墙上,等货过来后把各个门店需要的货从箱子里面拣出来放到各个门店去。Puttolight是针对SKU比较小的情况,把货物从类似SKU货架上拿下来放到门店的设计上,这两种模式决定于SKU的广度和深度。

一、电商仓的多样玩法

电商仓玩法有库存仓,也有寄售仓,要售卖必须有库存,京东的库存是很重的,还有一号店,库存必须储放在仓库里,唯品会是大进大出流转的,所以不需要库存。寄售,卖不完退回去,是中转的,中转的时间长一点,可能五天,可能三天。规模布局上就多了,前置仓,在供应商聚集的地方开仓。

区域仓,每个区域都有一个仓,这个仓管这个区域的五到六个省,目的在于最快速度能够对这几个省进行配送,这些仓库的商品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同一盘货要分到十几个仓,分下来库存就没办法卖了,尤其是服鞋类。还有卫星仓、母仓、前线仓。

自动化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周转箱的传输带的运输,第二个是波次合包,第三个是分拣传输,另外唯品会在华南仓有一个蜂巢系统正在使用,这是结合了Multiload和另外一个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功能。

传统仓库的布局很简单,现在还有新的模式出来,我把一两年前大家经常看到的跟大家分享。工厂送到我们品牌仓的总仓里去,订货会结束,主平仓送到门店去进行补货,有很多步骤越过了我们中心仓,从工厂直接补到加盟商或门店去。电商仓布局会多很多,就像唯品会我们有四个模式:JIT、3PL、入仓、POP模式。

(一)JIT

JIT没有库存,可以最快速度把货送到。

(二)3PL

3PL是供应商将货放在唯品会的仓库里,京东和一号店也在做这样的事,把货长期放在我们的仓库里,你卖京东也好,卖一号店也好,卖亚马逊也好,卖唯品会也好,都是我们帮你进行分拣和配送。入仓就是大进大出,我们没有给你做JIT,卖货之前把一批货放进我的仓库里卖三天到五天,卖剩下的再还给你。这种模式是对新品牌预计不够,这种品牌占比已经降到30%,像天猫这种模式在唯品会上开个门店卖货,自己在自己地方操作,货品也在自己的仓库里,这种模式占比在10%左右。

这个模式其实挺伤人的,但电商还是希望能开一些,对于大平台来说掌握不了物流体验和商品质量,都在供应商品牌手上,那为什么还要采用?电商只提供一个平台,对他来说没什么管理直接收佣金,是最快能赚到钱的方式。所以不管怎么样,京东也好,唯品会也好都是没办法丢弃的,主要就是如何加强管控力度。

(三)VDC

VDC就是前置仓,鞋服类就是北京、江浙沪、福建、广东,在这些地方就近交货,我们帮你进行分配,送到不同的DC去。每个DC扶持五到六个省,能够快速配送,平均里程公里,隔日达。只有五到六个省的人能看到这些,所以UV偏低。

(四)CDC

CDC母仓,一仓发全国,有些产品数量很少,但调性大家都很喜欢。耐克、阿迪,这种商品你要让更多的客户能看到,我们就把它放到母仓里,这样全国的流量UV都能看到它,全国发历里程就会长一点。

(五)DC

还有前线DC,直接把一些爆款和我们能预测卖掉的品类放到我们城市里面的仓库里,城市里的仓库只要一下单四五小时之内能送达,京东做得最多,我们现在也在开始尝试。

(六)POP

还有POP模式,直接给ENDUSER去。

仓库就很简单了,零售这块无非你是预约,预约之后到平台,到了平台以后开始打标签,把货物分类,打完标签以后标签也分成不同的品类,整版标签、散货标签、小件标签、存货标签、灯控标签,根据不同的标签送到不同的地方去。标签打好放到缓冲区,最后到分货区,再分到不同的门店。分完之后拉到袋装货区,最后有一个打板,这个板有几十个SKU,打在一个板上面打一个母标签,这个母标签代表板上所有的产品,装车,装车只要扫标签扫车上的条码即可。

为什么要有辅助部门?有时候货找不到,辅助部门就查货,就是看标签的,如果标签停在某个地方长期没有动就有问题,就会出去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货物丢了还是标签丢了?还是系统出了问题?加工部门就是帮我们零售商品进行打标签、合包,做些整理工作,这就是零售物流一般的流程。

电商物流有些区别,收货平台收货,IQC系统化比较精确,只要上标签码就可以看到数量、质量、颜色、尺寸,对好之后才收进去。有时候时间长了可能要放几天,再进入到大货上架,有些电商有库存需要上到大货架上去,他先囤着,每天往分拣仓的货架上补货,怎么补呢?夜间补货,晚上12点没有多少客户上线购买,这个时间正好用来补货。

有一个整套的补货体系,是根据前七天这个SKU售卖情况记录,最后算出来一个取值,根据这个取值每七天轮换补着。如我们是多品多位货架,一个货架位可以放多个SKU,一个SKU可以放多个品位。任意上架,RF记录,两万单以上发货量都是用RF拣选,摘果式和播种式,SKU广度不多的话,你路径就短了,播种式就是一个批次一百个订单打散,因为SKU很多,所以先拣到小车里面去,这个小车里面是混乱的,一百个订单的货都在里面,最后投到哪里去?一个拣选墙。

拣选墙这边会把发货单都放在包裹里面,最后我们就上车,有一个分货的过程,因为要分到每个省,有不同的承运商,这基本是电商的过程。电商还多了一些客户的拒收、退货,我们要从快递公司拿货,拿过来再退给我们供应商们。

二、仓储自动化问题

传统物流很原始,转盘式,不同的道口分到不同的店,不同的区。那么唯品会是怎么做的呢?

唯品会天津的仓库有40万平米,分了很多个分仓,比如10个分仓,客户订商品一下就订了十件,在不同的分仓,怎么办?拣选人员需要从十个仓库把货物转到一个地方来,货物转了之后上传输带,比如运到Miniload,周转箱集合。到了一个波次之后还会去到分拣墙,按照波次分拣到每个订单,最后出去再利用自动化分拣分到不同的承运商,不同的承运商自己上车走。

三、运配在零售物流资源、实现、趋势

资源安排外包为主,自建为辅。除了沃尔玛有自建车队,那是在美国,在中国除了美的有安得物流,其他就很少了。实现需求是以准点安全为主,不是以快为主。

(一)货运平台

趋势方面我们看到很多货运平台诞生,我们传统的零售还是交给项目物流,我们叫4PL、3PL管理,再外包出去找到大车队或者司机、个体户,以后肯定越来越多还是APP的货运平台,直接在平台上找车,车找货。

(二)直接化

第二种就是直接化,个体司机更多跟企业挂钩,中间可以省掉很多税的费用,可以省掉很多发票的费用。

(三)渠道下沉

其次就是渠道下沉,都到了乡镇,补货成问题,在乡镇每天补半箱一箱到门店去,像毛细血管一样每天往下补,有可能会出现丢货,服务质量很差,这种方式不适合B2B,只适合B2C。

唯品会整个物流以乡镇居多,唯品会有两千多个自建物流站点,每天都有车要下到县里面去,但是车都装不满,完全可以和品牌商抱团取暖,降低成本。我们叫补货物流,我们跟很多品牌聊过,他们都很感兴趣,所以这块我们未来会大肆开展。

(四)工厂运作全球化

第四是,工厂运作全球化。以前中国是加工工厂,所有代加工基本在中国完成,现在越来越多到越南、柬埔寨、老挝、墨西哥,整个全球航运和铁路资源越来越复杂,这还涉及到国际货代。

电商到底是自建还是做第三方,现在不用再讨论了,尘埃落定,全国最大的五大零售电商基本落地,基本上自建已经为王了。客户都被京东宠坏了,希望第二天能拿到货,所以我们速度、速度、再速度。散下来的客户群很多,车辆不再是以越大越好,14米6这种车型了,而更多是9米6的中型卡车,装完就走,未来9米6会成为电商的重头。

(五)COD消失

第五是COD消失。过去大量采用货到付款模式,唯品会今天有30%是货到付款模式,比例也越来越下降,因为电商知名度越来越强,大家越来越信任,电商基本不会货到付款了,都是先交钱再拿货,和天猫一样。

(六)多点细分

多点细分,电商虽然服务的领域越来越细分化,快运、落地配、自提,我们还有社区的配送,也有上门自提,也有我们店的配送,上门揽退,包括大件、大件装配,电商就是一个创新的,不断变化的领域。

四、电商资源的配置篇

1.五千单以下的小型电商:快递模式

中小型电商在两万单或两万单以下,精准一下就是五千单以下的,他没有办法自建团队,只能用顺丰、三通一达,EMS,顺丰价格高一些,EMS实现上游些问题。三通一达加盟制,服务商跟定制化需求有一定差异,这是一种快递模式。

2.五千到八十万单的大中型电商:混合模式

第二种叫做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日均单量5千到80万单之间的中大型电商,几乎也全都是外包出去,节省成本、自定义化,送到每个省,每个省落地配再送出去。20%还会包给三通一达继续做,由于区域和价值成本的关系包给EMS可能更好,所以还有混合式。

3.八十万单以上:完全控股式

唯品会现在就是完全控股式,经过几年运作之后我们发现不自建物流不行,自建物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客户体验,各个省有落地配也非常成熟,所以我们开始收购,收购了25家落地配公司,每个省第一名被我们收购掉,这样就组成了遍布30个省的网络。除了内蒙以外,因为内蒙太大,这样就用最小的成本收购最多的公司,组成了最全没有盲区的网,再把自己的系统公司收购,再把干线和航空搭建出来,整张网就布出来了,这是适合80万单以上的模式。

(一)运配提速

1.ABC管理法

唯品会仓库采用ABC管理法,让仓库里面卖得最快最好的放在最前面。BC类卖得比较慢的放在货架上,放在更高层或偏远的地方。客单只有一件的先打包先发售,多件的后面再打包再发售,这都是提速的模式。

2.站点前置

在分拣的时候直接把快递公司站点放在订单上,站点前置这些都是仓库在做的事情。从仓库出来到了干线,干线也有一些大的仓促,一日多送,你一天接单接好几次,货满车就走,多次到目的地也多次配送。

3.笼车短距离配送

农村运输是我们大力倡导的,我们用笼子装货,好处在于不用点数,到了目的地笼子往下一扔,这里面的笼子货都是你这个站点的,扫描一下,十分钟车走。所以笼子适用短距离的配送。

4.资源精练化

以前我们每个车到省会的分波,到下面的县镇,现在到省会之前你能兜多少个城市就在多少个城市分拣。配送提货一日多配,什么叫公司分配?把你的地址让客户在订货的时候就分析,公司地址集中优先白天送,家庭地址傍晚晚上送,让资源精练化。路径规划系统我们陆陆续续会上马,最快速度不绕弯路进行运作。

5.自提提速

关于自提提速,现在有的地方的自提柜和便利店可以让用户自己去拿,还有社区协同配送。我在一个大的社区我放十几个人,这里是一家大的公司,这个社区一天一百件,货一到货一卸两分钟车走了,社区里面几个人天天负责在社区送货,不但接我们的件,也接京东和一号店的,这种社区公司是独立的。

6.系统提速

系统提速我们也分成好几个部分。比如我们现在上了一个快递一体机,快递手上有一个手机,我们设置N多个系统在里面,首先扫描我们的快递单号就会出现它的路径,快递员能够快速导航,如果还有五分钟路程可以推送到用户的短信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2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