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bull党员本色王同胜ld

#向劳动榜样学习#

在迈步新征程的道路上,总有一种力量指引我们前行,总有一些榜样激励我们奋斗,他们是旗帜,鼓舞斗志;他们是灯塔,照亮前方。

“十三五”期间,原子能院涌现出许多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职工,为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院为此评选出11位“十三五”劳动模范,以弘扬积极向上精神风貌。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院官微将陆续讲述他们的榜样故事,勉励大家学习先进人物品格。

王同胜:

“科研人员获奖了,我比他们还高兴!”

张彬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是王同胜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科技信息部成果专利科科长,王同胜肩负着全院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管理、北京核学会秘书处以及科技报告管理工作。十多年来,他全心付出、勇于创新,带领团队有力推动院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助推院科技成果荣获理想奖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骄人业绩。“十三五”期间,原子能院专利数量与质量高速提升;科技成果屡创佳绩,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居中核集团前列。4月16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知识产权新年论坛暨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年会上,王同胜荣获“中国杰出知识产权经理人卓越奖”。

奔跑从未停歇

年,大学毕业后的王同胜来到原子能院科技信息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学计算机出身的他,最初只是想“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做事,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然后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知识产权这个新专业,年成为了全国专利代理师。

年任科长后,王同胜的业务范围逐渐增加,这让他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适应过程。尤其是代表中国核学会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个专利分析项目的投标,至今让他记忆犹新。请教招标采购专家,针对每一个打分点准备材料,不分昼夜撰写标书,不断摸索、熟悉流程,数不清的细节要考虑周全,无论吃饭、走路,大脑都在不停旋转……王同胜和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在全国家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中标。

这之后的八九年间,王同胜积极参与中国核学会专利分析项目的研究。那段时间,日常工作、项目研究交织在一起,凭借超强的学习力和凡事尽善尽美的自我要求,王同胜快速成长起来。“他每年、甚至每天都不一样,都会有新变化、新进步、新突破,他的成长速度太快了。”与之共事多年的同事曹继芬这样评价。

忙碌是王同胜日常工作的常态,即便如此,他还有很多角色加身:负责科技信息部计算机系统管理,组织开展各种党员、工会活动。他从不计较分内分外,“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工作担起来,做一件事就要有做这件事的样子”。久而久之,他的踏实、靠谱和活力受到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只要有项目评审、会议组织或接待等任务,上级单位或部门常常点名“请小王过来帮忙”。王同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更多历练、积累了更多经验。

从埋头写专利,到指导团队成员撰写;从跟着前辈做课题,到独立牵头出思路、出想法;从做好眼前事,到紧跟形势政策,将目光放长远;从收获个人成长,到团结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王同胜从未懈怠,实现着一次又一次跨越。

让专利、成果之树开花结果

年7月,原子能院两项发明专利获得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国专利奖。按照评奖办法要求,同一单位、同一年度申报的专利不得超过两项,原子能院此次申报的两项专利全部获奖,可谓历史最好成绩。当我们去探究这背后的原因时,发现一切并非偶然。

“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最大限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王同胜对此深信不疑。凭借理工专业背景、加之主持多项专利分析项目的经验打底,王同胜不自觉地运用起系统思维对专利进行布局,使其与项目、市场有效衔接。形象来讲,如果某技术领域一共占据5块地皮,别人已经布局了2块,那么再申请专利就要规避该区域,或者将已有的部分包围起来,尽最大可能保护创新成果,占得市场先机,提高自身竞争力。具体来讲,是以项目为载体,从立项阶段介入,通过相关“软课题”分析研究,从顶层为其量身定制专利的策划、布局方案,建立相应集群,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顺着这个思路,“稳定同位素电磁分离器”作为第一个全面布局的试点,理所当然被寄予“成为标杆”的厚望。

于是,王同胜与项目负责人开启“最佳组合”模式,“我们为他们做知识产权培训,他们为我们讲解相关技术。由科研人员建立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系统、设备,详细了解其创新、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具备专利化条件……不放过任何技术细节。”当画出主干,并明确拟申报专利的母分支、子分支时,一棵“枝繁叶茂”的专利树便逐渐绘成。

随后,王同胜又充当起科研人员和专利代理人之间的“桥梁”,对专利文件质量进行把关,指导双方反复修改。最终,该项目形成专利33件、商标件、著作权2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率高达90%,成功打造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了同位素产品的影响力。

此项工作开创了原子能院“研究与保护”并重的特色知识产权管理方法,推动院专利管理工作从“单一的专利申请保护”向“高端知识产权研究与策划”发展,也成为“稳定同位素电磁分离器”一年同获两个中国专利奖的制胜法宝。

奖项的评审主要由专利和申报材料质量决定,两者缺一不可。如此高的授权率,加之策划布局周到细致、创新点无遗漏、对技术领域保护到位,使王同胜对冲击中国专利奖充满信心。“以前我们填报十几页申报书就完事了,而现在,会额外附上几十甚至上百页的支撑材料。”这是王同胜通过咨询知识产权专家、借鉴部分企业文本、结合院自身情况,创建的一套特色专利奖撰写申报方法。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有效提升了专利奖的申报质量。

成功“试水”后,王同胜带领团队为原子能院后处理、加速器、环形燃料等领域建立了20余个知识产权专利集群,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之后,他又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开拓性地提出了国际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实现了原子能院国际专利零突破。

“科研人员是红花

我们是绿叶”

“科研人员是红花,我们是绿叶,他们取得荣誉了,我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原科技信息部主任、现科技委秘书部主任尹忠红如是说。秉持这一理念,王同胜带领团队将“尽最大努力提高院科研实力、创新能力显示度”的意识贯穿到事无巨细的工作中。

为增加获奖几率,王同胜不断开拓报奖渠道,运用丰富的管理经验排兵布阵,综合考虑报奖时机、内外部竞争等因素合理安排申报专业分组;为实现专利、成果量质齐升,他创建了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相关科技、知识产权、法律专家的力量,刷新了近年来原子能院荣获国家奖、省部级奖励的记录。为提升全院干部职工知识产权意识和水平,他策划建立了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创建了院知识产权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建立了“深入科研一线开展讲座活动”机制,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每年深入服务院属单位20余次。

“科研人员是最辛苦的。”为了配合他们的安排,王同胜经常会牺牲下班后以及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帮助一线科研人员、技术专家、项目负责人梳理思路,反复修改专利、成果报奖文件,准备汇报、答辩材料,尽量减轻其工作负担。“这是我应该做的,科研人员获奖了,我比他们还高兴!”折射出王同胜内心最纯粹的想法。

更让科研人员感动的是,王同胜还主动帮他们争取额外“福利”。为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运用,北京市、房山区分别发布了关于专利、成果奖励的资助政策。消息传来,王同胜便着手组织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按照要求,每个申请专利、获奖成果都要提供一式7份材料,工作量着实不小。

“这个政策好像更倾向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能不能申请下来呀?”王同胜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耐心劝慰:“不管怎样都要试一试,别留遗憾。”

就这样,大家在打印室里泡了好几天,将材料准备就绪,就拉着硕大的行李箱走进了办事大厅,最终拿回多万元补贴金。第二年,再次拿回多万补贴金……“十三五”期间,原子能院获资助经费高达多万元,是中核集团首家获地方政府支持的单位。

在同事们眼中,王同胜无疑十分优秀,甚至在学习方面很有天分。然而,天赋异禀的人其实很少,真正让他们出类拔萃的,是日复一日地全心投入和用心付出。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王同胜始终是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抱满腔热情奔跑向前。

文丨张彬

制作丨王雅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1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