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长江学者和杰青平均在47岁前达

已有研究发现,研究人员的科研峰值年龄在30-40岁、40岁、44-47岁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优势年龄集中在41-65岁。那么我国高层次人才科研峰值年龄是如何分布的呢?我国高层次人才与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科学家的科研峰值年龄有何差异?

5月10日,一项发表在中文期刊《科学与管理》的新研究,在对我国4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名长江学者和杰青的数据对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峰值年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江学者和杰青的平均科研峰值年龄为46.93岁和46.66岁。

研究利用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获取上述学者的论文发表信息,并计算了他们发表最大论文数量时所对应的年龄。调研样本纳入的长江学者和杰青出生时间在年左右,在年左右达到科研产出峰值。

进一步分析发现,其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和加入所在实验室的时长对其科研峰值年龄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学科和实验室人员数量对科研峰值年龄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还表明,科研人员的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坚韧追求和稳重执着,对于延长科研峰值年龄具有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Pixabay

论文原文如下:

理工科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峰值年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鲁世林12,杨希3,李侠1(1.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访学基地,福建厦门;3.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上海)摘要:科研峰值年龄是科研人员学术成长周期和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也是其学术生命周期中科研产出由盛转衰、角色转换的关键节点。对我国4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名长江学者和杰青的数据对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峰值年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长江学者和杰青的平均科研峰值年龄为46.93岁和46.66岁,样本中长江学者和杰青在年左右达到科研产出峰值;长江学者和杰青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和加入所在实验室的时长对其科研峰值年龄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科和实验室人员数量对高层次人才科研峰值年龄的影响不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指出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保持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坚韧追求和稳重执着,对于长期在科学界保持影响力以及做出更多的学术贡献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应该继续推行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对有潜力的科学家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以促使其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此外,高层次人才要积极培育科研团队中的青年科研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科研峰值年龄;科研产出;高层次人才;年龄中图分类号:G40-.8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人的一生会有发展的高峰期,也会有发展的低谷期。不论是体育运动员过了专业能力的高峰期,还是科研人员过了科研能力的高峰期,他们都可能会从一个岗位转换到另一个岗位,开始发挥另外一种角色的功能。但无论如何,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某个特定时段某个角色发展的高峰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个节点既意味着能力的高峰,同时也意味着能力的极限。在这里,可以借用数学和物理学上的概念——峰值,来说明这个特殊的阶段或时期。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其科研产出从开始入门、高产再到衰落退出,会有一个阶段或者时期呈现出较好的科研表现。虽然科研人员在学科类别、科研能力、科研过程及科研表现方面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在科研人员未达到高峰之前他将会不断展露头角,在达到高峰之后他的科研产出将会逐渐或者突然减少,以至于退出科研的舞台。有研究表明,虽然相对而言高水平科研人员进入科研的时间会更早,且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产力[1],但最终也不可避免生老病死和代际传递。也有研究发现,高层次人才不仅其科研能力较为卓越,而且也会在研究机构中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科研机构的日常运营、招生招聘等事务,对科研机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所以,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单位中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进行科研产出和发表科研成果,还承担着领导和管理科研机构的职能。那么,我国高层次人才科研峰值年龄是如何分布的呢?我国高层次人才与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科学家的科研峰值年龄有何差异?本研究将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二、文献综述科研峰值年龄作为一个时间概念,从本质上来说与学术生命周期、学术成长周期等概念有一定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生命周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的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诸多研究成果[3]。所谓学术生命周期则是指一个学术人从生手到熟手、从入职到最终退出的全过程,该过程嵌套于个体的自然生命周期之中,表现为其学术活力随年龄递增的起伏变化趋势[4]。有研究以本科接受高等教育为起点到获得青年长江学者的时间差域定义为成长周期,探索出拔尖创新学术人才的广义成长周期为20年[5]。宋晓欣等将获得博士学位到入选长江学者之间的时间定义为长江学者的成长周期[6]。基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生命周期贯穿着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全过程,成长周期则是科研人员科研活动的前端或者缘起时期,而科研峰值年龄相对于学术生命周期及学术成长周期而言则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阶段或者时间点。科研人员的科研峰值年龄意味着学术成长周期的完成及科研活动的高峰,同时也是其学术生命周期中科研产出由盛转衰、角色转换的关键节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科研峰值年龄的定义及内涵,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研峰值年龄是指研究人员(主要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取得重要或者最重要的成果的时间阶段或者时间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科研峰值年龄指的是研究人员在达到科研成果(如专利或者论文等)发表数量或者被引量最大值的时间阶段或者时间点。第一种对于科研峰值年龄的定义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1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