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喵鱼酱/知乎
动物学专业工作者野外考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友:喵鱼酱(海洋科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对于研究海洋生物的科研工作者来说,首先①不晕船!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特别是做保育方向的,要常常出野外。倘若容易晕船,就干不了活了,干不了活,那就没法收集数据没法做实验了。那在船上就跟一条咸鱼没什么两样……
说实话,野外考察的确会存在男性优先(当苦力)的现象。以前我真觉得那是赤果果的性别歧视,但是亲身经历之后发现,优先考虑男生来做野外研究主要还是因为男生力气大,能干活。
然而只要姑娘们多锻炼,多长劲儿,也不是那么难上战场完成任务的。所以,②体力也很重要。
以前学习底栖生物那会儿是从来没机会帮忙采样,泥样太沉,还脏兮兮。
有时需要昼夜不停工作十八小时。
所以硕士研究生期间老师就只让我坐在实验室鉴定、分类样品,我也就只能自己开脑洞,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以我的性格,我是喜欢出野外的那种,平时根本就不care晒得很黑什么的情况。嗯,也就是说……③出野外的时候就不要在意什么形象了。即使防护措施做得很好了,也难保哪个地方晒出一条黑线。
↑「出海观鲸(豚)带什么?」
对于有厕所的大船来说,上厕所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了。但是对于没有厕所的小船,虽然是当天出当天回,但是每天随船出去要7、8个小时,④憋尿……也是一项考验。
前面提到体力,在出海观测海豚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反应和臂力。海豚跃身出水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们可以从各个方向跳出来,所以作为拍摄人员反应要快,盲拍要赞。
↑「你看!我跳起来了~」
在清澈的海水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白海豚在水下浅游的身影,从而作出它们即将在何处跃出的预判。但是在水质浑浊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不奏效了。
一般来说,等到海豚跃出的时候再对准拍摄,往往已经来不及了。这意味着我们在发现海豚出没的时候要一直举着相机,并且事先将相机模式调成高速连拍,一有动静立马按下快门。相机与镜头本身也很重,加上持续举着拍摄,臂力不够是不行的。
此外,一些细节会给个人加分,比如能够⑤识别天气、认知当地海域潮水动向等等,甚至是开船……
但是一般保护区内都有专门负责开船的大佬,或是直接雇佣当地的船老大,他们对于当地的气候和水文了解得比我们彻底多了。
↑在船上的样子(此时天上的云很有意思所以大家顾不上看镜头)
……我觉得说完这些大家以后对我的印象会从这样↓
变成这样↓
出近海的确是辛苦,但是收获是很丰盛的,我们可以欣赏到城市里见不到的美丽风景,湛蓝的大海、醉人的夕阳、星辰点缀的星空,有时候还能够去人迹罕至的小岛上面探险,认识海岛上的生物。
↑湛蓝的海水
↑惊险的小岛一侧
↑小岛沙滩上的小螃蟹
↑美丽的渔村夕阳
此外,还有机会与我们的研究对象近距离接触(白海豚有时候的确会与我们嬉戏,在船只下方钻来钻去)。这样的体验是非常值的。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应该知道的35条妇科常识
快播董事长王欣就快出狱了
全程高能!一种全新的喝奶茶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