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园学子的回忆,听听他们和基础学科物理之间的故事!
在校生访谈
林织星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曾在高中作为旁听生入校学习
在北大物院已经“生存了一年有余
在卧虎藏龙的物理学院,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大佬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同时,物理学院提供了相当自由的培养方案,在各种课堂上都能遇到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在这里,有才华横溢、深受欢迎的老师,也有丰富多样、气氛活跃的课堂,北大物院为本科生配置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物理学院也充满着温情的人文关怀。当遇到困难或事感到迷茫,又或是只是想要找人聊天的时,都可以找到良师益友指点迷津。
除了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学习环境之外,学院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当真正参与进这些活动中时,总能收获到新的维度的快乐。
期待对北大、对物理充满热爱的小朋友来到北大物院这个可爱的大家庭!
曾耀萱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专业
级本科生
在物理学院,老师和同学一对一交流的综合指导课,各个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讲座,以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的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和理解,都能让学生对学院里不同系所的教授们在干什么、和学到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更深的认识。
在与不同方向的老师、师兄师姐交流之后,曾耀萱选择了大气与海洋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物理学院学习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常会有更独特、更深入的理解,也更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一帆风顺,在高考中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最后能够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我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你!
朱倩泽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过:“数理之学,发达最早,应用亦最宏,有以数学讲音乐者,有以物理讲社会学者,故谓数学物理为诸科学之基本。
朱倩泽说,在物理学院的学习中,首先获得的是知识——跟随老师们精彩的讲解,我们能在物理的瀚海里畅游,领略到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
除了知识上的引导,物理学院的老师们也从来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与同学们传授其他领域及生活上的经验,专门设立的综合指导课也鼓励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们聊天。
在这里,物理学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潜力的机会,从而懂得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所以,来吧,同学们,我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你!
李嘉轩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
级本科生
毕业于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作为一位天文系的学生,李嘉轩说,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扎实的数理基础,接受学术训练,还可以通过午餐会、研讨会、组会等了解到天体物理前沿发展,加入教授们的研究组进行科研训练。
此外,天文系积极支持同学们国际交流。李嘉轩曾去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交换一学期,很多同学也在学院和系里的资助下参加过国际会议。
回顾即将过去的大学四年,他说,北大、物理学院和天文系给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培养了辩证的思维,更是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科研经历。
选择北京大学,就是选择了与卓越同行。我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你!
杨天骅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物理学院设置了很多项目帮助学生了解科研、走入科研。无论是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前沿研究讲座课,还是小班学术讨论课、科研课题组组会,都让他满足了对物理的追求。
北大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高质量的通识课也让人收益良多。在学术之外,他感叹道物理学院让他对人生对社会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不再是做一个只会考试的学生了。
希望每一位喜欢物理的同学都能一直抱着心中的梦想,也能来到这个地方,让梦想生根发芽,结出丰满的果实。
王子澳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吸引王子澳的,是其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在进行本科生科研过程中,物理学院老师们的认真与耐心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子澳说,当他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或难题,导师总是愿意大门敞开、共同探讨,不厌其烦的解答问题,提出新的科研思路。
北京大学的综合性和物理学院开放的科研氛围,也让学生能够同其他专业的教授和同学深入交流,学习到各个方向的专业知识。
李一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物院的基础课程对新手十分友好,普物课程不仅与高中知识衔接紧密,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深入浅出,而且还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帮助她快速掌握知识,而且加深了对物理的兴趣。
北大物院提供了难以想象的广阔平台和宝贵机会。参与实验比赛、接触诺奖学者、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展示……除了积极融入物院课堂,李一一还参加了本科生科研和更广泛的国际交流。
在物院学习的三年,我接触到了最优秀的同学、学习着最前沿的知识、也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希望你们也能来北大物院体验这样非凡的经历,我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你!
王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能够与最优秀的同侪并肩,向学术广袤天地的各个方向自由求索。北大物院在学术、科研、国际交流方面提供了国内最顶级优秀的资源。王玉说,只要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就一定会乐在其中。
物理系囊括了凝聚态、理论物理、高能物理、原子分子光学、技术物理等方向。研究生本科生的合上课程也在研究领域的广度之余打通了知识的厚度。本科生科研给予每个同学参与前沿研究的平台。在王玉看来,本科生科研不仅让她熟悉知识,锻炼实验能力,也让她在面对或真或假的报告时保持冷静,不被所谓的潮流裹挟前行。
物理学院也提供了本科生国际交流计划。王玉曾经前往莱斯大学交换,并在学校的资助下前往哈佛大学参加夏令营。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这些经历也为她带来了天南地北的好朋友们,并让她进一步思考,作为中国人在学术界的国际舞台上如何发声。
选择北京大学,就是选择了自由、独立、敢为人先。我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你!
毕业生访谈
赵宇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本科毕业生
后取得香港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并在马克思普朗克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年于南京大学担任教授,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
北大物院的每个分支都很强,从高能物理到凝聚态物理,从理论到实践,北大物理都是国内顶尖。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提供了更多元灵活的专业选择。在抛却浮名追求、突破名利束缚的氛围中,北大物院培养了一批安静的思考者。
除了科研优势,物理学院的教学优势也不容小觑。灵活的选择系统、充足的课程资源、合理的课堂计划,重视教学是北大物理一直以来的传统,也为科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生。
宋雪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毕业生
现于哈佛大学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
宋雪洋为我们分享了在北大物理学院四年本科学习经历的一些感想。
首先,物理学院讲求先成人、后成才。前辈们踏实严谨的求学精神、为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品质激励着物院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以做纯粹的物理人为目标而努力。
此外,物理学院的教学资源丰富,既有一流科研工作者作为讲师,也有专攻教研的教学团队,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物理学院也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像宋雪洋一样参加物理竞赛保送到物理学院、学有余力的同学,学院提供免修考试的机会,从而能够比较快地进入科研的尝试阶段。同时,物理学院的科研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在国内高校中是非常难得的。
在物理学院也有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和新加坡同学一起交流的夏令营、海峡两岸的物理节,大三暑假与量子材料中心的老师一同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外高校的科研实习经历等等,都让宋雪洋获得了很多帮助。
我相信来物理学院是你不会后悔的一个选择,我在北大物理学院等你。
路裕焜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毕业生
现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对于本科学习,路裕焜希望对自然科学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希望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而北大物理学院非常完美地满足了他的希望。
除了进行物理学相关课程学习,物理学院也非常鼓励同学们参与到科研中。路裕焜说,物理学院对他影响最大的两方面分别是本科生科研和海外交流。在本科生科研过程中,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让他从科研门外汉变为科研工作者,感受到真正的科研生活。路裕焜也跟随老师参加多次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受益匪浅。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实习、与世界顶尖小组的交流等,也提高了他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此外,物理学院也能按照学生们的兴趣发展,帮助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学院提供机会了解其他学科,邀请各行各业的校友们进行宣讲。一些同学在大学期间进入别的领域,训练的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物理基础,让他们在别的行业也能表现得很好。
如果你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一定不会让你后悔。
柯特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本科毕业生
柯特印象中的物院没有太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同学们在最美好的年纪学习人类最美好的智慧。北大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他也在科研和国际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此外,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也影响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认知自己的方法。
从北大毕业后,尽管柯特不再从事物理研究,物理学院接受的系统化的物理学训练仍让他在学习其他领域的时候更容易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在对数学工具的应用上也感觉更加游刃有余。
柯特说,一个人最喜欢的事情往往也是他最擅长的事情,而当你做你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你是最开心的,也是最容易做出成绩的。无论是想拥有一片“细推物理的乐土,还是一个“众里寻他的平台,物理学院都可以提供最好的机会。
祝各位学弟学妹们追求所爱,得偿所愿。
邵立晶
年考入北京大学
年进入物理专业
年获得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年回到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人们对物理世界的探究是一件纯粹自然的事情。如何在现有物理学标准模型框架以外探索全新的物理,是一件令人非常痴迷的事情。
邵立晶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朋友,能无忧无虑地畅谈前人建立起的物理学大厦,从而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易煦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之后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
现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助理教授,物理系任客座助理教授
在易煦看来,物理学院创造的氛围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与严谨。
无论是本科生课程设置、本科生科研项目,还是为本科生提供的对外交流活动,都是这里的优势所在。物院的本科生课程非常完备,从普物基础课到一系列研究生课程,从院内的专业必修课到其他通识教育课,都是可以由学生们自由选择的。
本科生科研项目则让物院学生不再单单追寻前人的脚步,而是通过征服挑战来取得更大的收获。易煦说,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体验,本科生科研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如何做物理、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对物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易煦也获得了非常难得的经验。这些活动有助于物院学生了解不同学校的风格,拓宽更广泛的视野。
希望大家能够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能够有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四年本科生涯。
段侪杰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级本科生
核技术及应用级博士生
“当你还不知道想学什么的时候,那就来学物理吧;如果你知道你想学什么,也请先把物理学好。
回顾在北大学习物理的经历,段侪杰说,北大的学习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而物理的学习塑造了他的思维模式和跨界学习的能力。从现象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北大的物理学训练,对思维、洞察力、逻辑能力、实操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从长远来看,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物理学习中积攒的这些宝贵财富,让不是管理出身的段侪杰在团队管理的工作中也能脱颖而出。
如果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到北大读物理。
董若冰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届毕业生
现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物理和天文系的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系外行星
董若冰说,当年填报北大物理学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想做一位物理学家。十多年过去了,他很庆幸当时做了这个选择,拥有了充实快乐的四年,也为日后在学科上的探索打下了优秀的基础。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更是高手如云,无论多难的问题,总能找到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进行探讨。
物理学院的教学工作也都十分负责。董若冰至今仍能回忆起到办公室答疑时,老师耐心指导的场景。学院也很重视本科生科研,无论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几乎都能找到合适的实验室,也有机会获得资金帮助和对外交流机会。
十多年过去了,包括董若冰在内的一些同学留在了科研领域,也有许多进入了国内外的高校担任教职。即使是兴趣不在于研究的同学,也能在北大物院打好基础,成为一个实事求是的、善于逻辑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人,在社会的其他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物理既能教你脚踏实地,也能助你仰望星空。
如果你对宇宙的奥秘感到好奇,如果你觉得可以用简单的物理定律来描述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如果你不愿意眼前的生活只有苟且,你还憧憬诗和远方,那么北大物理会是你最好的选择。
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编辑
童祎璐美编
童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