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促进区域教育科研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快“科研强区”步伐,松江区在市级课题培育与区级科研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整合的有益探索。年4月30日至6月9日,开展了松江区市级课题申报自培共同体系列培训活动,拟申报年市级课题的核心成员、小学片科研负责人以及各校科研骨干全程参与。
一、任务驱动,促发云端自培
科研部开展前期调研摸排,精准把握教师的教科研需求,针对市级课题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以“问题驱动、任务导向、自培共研”为培训思路,围绕“问题研讨、文献研究、撰写综述、方案论证”开展了线上研讨与线下自培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系列活动改变了以往常用的专家讲座的指导形式,采用云端自学、自培为主,专家指导为辅的培训方式。各个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下自主学习教科研理论、合作完成驱动性任务,线上汇报交流并就学习中的疑点难点痛点问题与专家进行深度互动研讨,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效果。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系列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课题培育工作的有效性,而且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及能力。
任务驱动
二、集智共研,积蓄科研能力
科研部基于市级课题申报方案撰写中的关键问题,精心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设计了“如何查找并阅读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修改与完善”“形成研究方案”等四个主题,开展五次了专题化、系列化培训活动。来自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县教科室的教科研专家助力自培活动,与会教师与专家就系列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逐步提高问题意识、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情报综述写作能力、方案设计能力。
系列化培训活动以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性学习任务贯穿始终,四个学习任务围绕培训主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在初始挑战环节,教师们勇于直面自己的科研短板,认真自学课题申报秘籍、优秀申请书案例、文献综述要点等大量学习材料,活动中积极抢麦连线交流,以实际行动唤醒自己的科研内驱力。进入进阶性实操挑战环节,在专家引领下,教师们结合前期理论学习,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文献研究中提升科研鉴赏力;在撰写文献综述中练就科研洞察力;在设计课题方案中进阶科研执行力。
▲上海教科院祝庆东
▲宝山区教育学院王天蓉
▲上海教科院周明
三、打通脉络,成就韧性成长
为期两月的自培活动,以前瞻学习为先导,以典型方案为引领,以精准指导来推动,坚持创新发展,强化融合共育。教师们在任务驱动的重重挑战中,变“被动听”为“主动学”,转变学习研究的工作思路,无论是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科研负责人、科研骨干教师都在这场打破常规培训模式的旅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身的蜕变与成长。
在申报年市级课题的时候,我遇到了选题不自信、文献综述大而空、研究目标不明确、框架内容逻辑性不强、组织语言不精炼等困难。带着完善课题申请书的任务,我积极投入到本次云端自培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情报综述的撰写技巧,并在专家针对性指导下,对课题的问题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课题的框架搭建也有了更合理的构思。
松江区实验小学谢洪志
在系列活动中,多位专家反复提醒我们:课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把核心概念的界定扩大化?这督促我们不断梳理、反思当前研究架构的理论背景与实践基础。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问题”的深入剖析,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探寻核心的重要性。
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吕大为
本次自培活动帮助我厘清了课题申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指导学校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了借鉴方向。这次活动给我的启示是:高效务实的科研培训活动需要聚焦教师的实际问题与困惑,设计并实施具有一定挑战的驱动性任务,才能唤醒教师的科研内驱力!
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陈晨
历时两个月的培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家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态度。无论是形式新颖的抢麦互动,还是对课题不厌其烦的打磨过程,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做教科研的技能,更是升华了教科研的情怀,引领着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贾叶凤
四、深化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本次培训活动受到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