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607/4635657.html1预立医学——临床科研与学术支持平台“大学也好,医院也好,很多科研成果都在“睡大街”。怎么办?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分享一条破题之路。
来源/健康界
8月19日,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在“中国医院高峰论坛”做了一场主题报告。资料显示,徐飞的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竞争战略与博弈论、跨文化战略领导力,看起来跟医疗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为何会出现在医疗行业的论坛?
因为从央视等多个媒体看到了关于西南交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报道,深受触动,医院的人讲讲课。
央视《经济半小时》在报道该项改革时,用了《西南交大的“小岗村”实践》这个标题。
这项改革的台前幕后有什么故事?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否适用于医学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以上问题,健康界对徐飞进行独家专访。
道理想清楚了就有底气了科技成果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当然,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以及学校的技术条件和资源平台的支持因素,以前的专利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就是这些的体现。但是,光有钱和资源平台,这个成果就能出来吗?一定还需要有活生生的人吧!
以前的逻辑是:国家已经给教授工资、奖金甚至津贴了,科研人员的劳动不是已经通过这些体现了吗?其实不然。虽然教授、科技发明人获得了工资、奖金、津贴,但是,科技成果这项劳动不是简单劳动,不是一般性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工资、奖金、津贴不足以对价他们创造性付出和智慧贡献,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怎么解决?要通过产权来体现。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些就决定了产权不能是百分百国有,由国家垄断或独占,而是由国家(高校或科研机构)、集体(团队)、个人(科技人员)三方共同(混合)所有。
把道理想明白了,就有底气了,若有人不服可以辩论。我们从学理上把这件事彻底想明白了。
但这样还不够,还要从法理层面做比较研究。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政府不就亏了吗?其实不然,因为科技成果一旦转化,就会产生大量的税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政府是不是就可以从税收、从就业机会里回收当初财政支出的付出。这样是不是比简单地获得(名义上)产权来得更合适?因为即便有%的产权,如果没有得到转化,那就一文不值。
不是说最大的问题是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吗?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不转化才是最大的流失!%的流失!
从实践的角度来讲,看是不是得人心。以前,我们西南交大五六年可能只有六七个成果转化,而这个政策出来之后,短短6个月学校已有涉及7项职务科技成果的5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了分割确权,还有3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准备分割确权,预计在年底前,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将会成立10到20家高科技创业公司。
有了这些思考,想明白了,我们就有底气了,就敢探索这件事情。
希望下一次修法明确所有权虽然他们大都认可我们的阐述和探索,但毕竟现有政策和文件里没有这么写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探索实践突破了现行的有关法规。
我们能做这件事情有个优势,学校地处成都,成都天府新区是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允许甚至鼓励试错、容错、纠错。即便做错了,也不会被揪辫子、打棍子、扣帽子。
这就相当于四川省、成都市给我们背书了,而央视的报道算是进一步为我们站台和背书,各方面都逐渐认可并大力支持。
我们有一个梦想,希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下一次修法时,能把所有权问题明确写进去。今年的修法已经力度很大了,比如,不用审批不用报备,奖励力度也很大,但还是不彻底,没有触及最根本的所有权、产权问题。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这“三权”仅是所有权(产权)派生出的权利。
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句,我特别不待见“奖励”这两个字,因为它意味着“皇恩浩荡”,(至少)意味着不属于“被奖励人”。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若从源头上就为发明人分割确权(产权),则根据产权自然获得相应的收益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权益,根本不需要“奖励”。
困难很多需要法律等配套跟进经验就不说了,重点讲一下问题吧。事实上,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比如,对技术的定价,说通过挂牌交易、拍卖或者协议的方式进行定价,这句话听起来很漂亮,但做起来很难啊。如协议定价,就是学校对技术进行评估,是值两千万还是两个亿,谁说了算?这些技术成果具有非成品性(半成品、中间品)、市场前景的不明朗性、模糊性和随机性,还有信息不对称性。
对于这些实操过程中的问题,那就只能是尽量取“最大公约数”,吃不准的可以找第三方介入把关,通过多种方式尽量做到相对客观些。
还有税的问题,以及产权登记的问题。比如,可降解的血管支架,如果估值1亿元,教授团队有70%的股权,也就是万元。这万元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以后入股呢,还是可以直接拿来入股?问题就来了,需要相应的税收等配套政策。
这些都是问题,改革就是这样,难免需要一个法律等配套的过程,这是让我们很尴尬很困难的地方。
医院也有很多科研成果“睡大街”对医学科研转化有着怎样的理解?贵校这套职务科研成果转化的做法能在医学领域推广吗?
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几乎都是国外产品,其实我国的科研水平在国际上是比较领先的,但由于我们转化做得不够,就拱手把这个市场白白让给了别人。这块蛋糕非常大,可作为的空间非常大。这也是我来这个论坛做演讲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当然可以了。道理完全一样,大学也好,医院也好,很多科研成果都在“睡大街”,因为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没有企业、资本能放心大胆地投入。
预立医学preintell专业的临床科研与学术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