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博士专访以学生为

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9.html

导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挖掘国际学校办学特色,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与京领创新人才课题组联合多位哈佛、剑桥、牛津、北大、清华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学校百校调研”于年7月正式启动。

“校长领导力”是此次调研的重点环节,国际学校校长作为掌舵人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超越普通教师能力的素质,还需要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力、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优质教育教学人才的鉴别与吸引能力。“校长领导力”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次百校调研团队专门对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博士进行了专访。

学校介绍

橘郡美高是由美国加州橘郡教育发展署(OCIED)发起的全球性精品美式教育连锁学校,采用美国加州橘郡安纳海姆联合高中学区教育局的核心课程体系。自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深圳大学等处成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教学服务。以严谨的学术氛围、个性化和富有创造力的成长环境,充分激发个人潜能,成就拥有全面学习能力和健康心灵,自主进化的未来国际型创新人才。

橘郡美高采用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倡导自主性学习,集PBL项目式教学、STEAM跨学科能力培养等教育技术为特色,提供由AdvancEd认证的美国高中毕业文凭。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加州系大学及联盟院校升学绿色通道。自建校以来,橘郡美高中国校区毕业生累计多人,美国TOP50大学录取率接近60%,加州系大学录取率达%,AP平均成绩4.2分,优质的办学成果使橘郡美高成为多所美国知名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及个性化全人教育的典范。

嘉宾介绍

左阳博士AllenZuo

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

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曾任职北美知名大学和教育管理部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础教育国际化高级顾问

京领:您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学校的建校历程吗?

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博士:首先从我的创业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是在年本科毕业后出国的,先后去了日本、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取得了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位,之后留在大学里工作,所以也算是一直在教育体系中工作。后来,中国的劳动部,也就是今天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引进国外的双语人才课程,而我当时在加拿大主要负责这个业务,便与人保部签署了一个协议。这个课程包括金融英语,IT类旅游、医疗等课程,专门针对口语不佳的专业人士。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全程参与奥运英语的培训。

年,我们正式进入留学行业,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留学预科教育的企业。最开始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资成立学校,也就是北外诺加。随后,年,全资回购北外的股份,独立发展成为后来的橘郡美高。

橘郡美高是集团比较大的一个业务板块,我是集团总裁,也是橘郡美高全国总校校长。独立后,我们开始了长足的发展,更多把精力聚焦于国际学历教育和学分教育。

年,教育部开始逐渐加速建立高中国际部。我们首先在呼和浩特第二中学成立了美国高中项目。年,我代表美方与北京八一学校签署协议,合作成立了国际部,至今我们负责教师培训、师资选拔等等。我们一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合作项目。到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把相关项目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高中,也就是现在的北外朝阳附校双语学校,进行独立办学,其中的三年制美高项目,是由我们创建运营的。

年,我们在深圳大学建立了橘郡美高项目。去年,又在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国际部开办了国际项目。在去年整个行业比较惨淡的情况下,我们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招生情况,说明业界对我们运营模式和品牌的认可。这就是整个橘郡美高的发展历程。

京领:学校的理念和文化在实际办学中有哪些体现?

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博士:橘郡美高学校的办学文化可以用8个字来体现,叫做“天生有才,育材有道”。第一个“才”是才华的才,指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都是有才华的。第二个“材”是材料的材,虽然孩子们现在还不是完整的人才,但作为璞玉材料,需要我们用合适的方法去塑造。

其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个性化办学。我们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个区别是起点不同。传统教育的起点是学校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学生选拔,根据学生的成绩再进行培养。而个性化教育是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优势,再进行培养。

第二个区别是过程不同。传统学校的过程是制定统一标准,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评估是个轨道,学校怎么评估学生,学生就怎么发展。而个性化教育的评估是多元化的,学校看得见学生每一个能力维度,每一次成长,学生的成长都是被学校所认可的,那么在培养过程中有了多方位的评估之后,学生也就生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这就是个性化的培养过程。

在把握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后,我们便开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从年开始,是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式。具体方式体现在学校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能够发展学生的内驱力。但有些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会走极端,比如让学生进入校董会,这显然不现实,所以要进行平衡,学校也要保持对学生一定的约束能力。

在个性化的实施方面,我们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首先,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目前关于教学是否应以老师教授为主,还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这个争论,我们认为课堂中70%的部分应由老师教学的,其余的30%要由学生主动构建,这也就引出了项目式学习。我们在这方面已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了。从最初的全外教,到后期完整的项目式学习,再到今天70%教授/30%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如果没有项目式学习,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养成,但如果没有老师教授知识,学生们也无法有效地学习吸收。

有些内容是可以习得的,比如说知识点,做题就可以练出来。但更重要的,例如心智模式、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需要在活动中锻炼。这些能力的习得,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老师首先要构建一个项目,然后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等过程,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这么多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施办法,它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一些孩子在刚入校时基础薄弱,但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自信心逐渐恢复,并且找到了学习动力,最后慢慢恢复到主流教育观认可的状态,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所以,学校中没有排名,没有竞赛等活动,但学生参加国际竞赛30%都能得奖,这些是学生自发参加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会在家长会上让学习好的孩子坐前面,学习成绩不好的做后面,而是鼓励每个学生都是被认可,坚信学生们只有在自身的学习状态调整之后,自然而然学会了主动学习。

举个例子,我们深圳校区一个今年的毕业生。初中时候,他的爸爸需要照顾生病的妈妈,没时间顾及到他,不得已把他送到寄宿学校上学。这个孩子从那之后,变得非常孤僻暴躁,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最后到了没有学校敢要他的地步。

当我亲自接触他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的逻辑性非常强,计算机水平也不错,但英语基础薄弱,单词量不到个。我认为英语不是问题,经过训练一定能跟得上,但需要调整的过程。后来,我们破格录取了这个孩子,让他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在做义工的活动中,他的自信心慢慢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也建立起来,脾气开始转变,成绩也在随后的一年内有所提高。虽然他在高一入学的时候基础不好,但是通过两年半的时间,托福考到了98分。

毕业的时候也被好几个大学录取,最终选择了普渡大学,因为普渡的计算机专业很好。他告诉我们,说他就希望成为邓稼先、梁思成的校友,所以选择普渡。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

另一个例子是有个初一的孩子,自己动手能制作微型电脑。他是从公立学校转过来的,在公立学校的时候,起初有个老师特别喜欢他,总是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后来换了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总是批评打击他。孩子因此受到了打击,成绩一落千丈。这个孩子到我们学校之后,我知道这个孩子是个可塑之才,因为他非常有想法。昨天我们开招生会的时候,他还亲自给其他同学做讲解,为新同学答疑。孩子在得到肯定后是很积极向上的,如果批评限制他的发展,且看不到他的优点,他的内心会受到很大压抑。

这些都是我们秉持个性化教育的鲜活例子。我认为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群体,对我们员工也是一样。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大家应互相尊重彼此的优点,部门间换位思考,积极配合,也是我们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就像我们学校的价值观,“仁爱”、“坚毅”、“尚学”、“创新”、“卓越”。“仁爱”指教育从业者,无论对学生还是同事,首先是要有爱的视角,能看到对方的优势,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教育行业,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情绪很容易失控。如果没有发自心底的爱,坚持下来是非常难的。

第二个词是“坚毅”,指每个人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体现在选拔人才,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树立成长型思维。

在现代教育理论里边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指可以习得的知识技能;第二个层面是思维认知模式,在后天是可以锻炼养成的;最后一层就是心智模式,也叫成长型思维。有些人很优秀,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但是遇到困难就受挫,没有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成长型思维,这就是心智模式的缺失。而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这三个层面的培养,缺一不可。

第三点是“尚学”,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要喜欢学习。我们会在学校中建立学习的氛围。无论学生还是老师,我们都鼓励大家多学习,鼓励每个人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提高,把学习氛围由上而下、由里至外地建立起来。

其次是“创新”。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最近20年变化可能要比过去几百年变化还要快,所以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那么就应具备灵活性,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有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

最后,“卓越”是指对最终结果的追求。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追求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和结果。

京领:您刚才提到了教师这个方面,请问学校目前的教师团队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学校是如何给予教师支持的?

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博士:在学校治理方面,有两点是橘郡美高非常注重的,一个是教师发展,另一个是学生发展。

从前期选拔开始,到老师们后期的工作,我们会给每个老师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对老师们也进行KPI的考核,但更多地是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成长的空间。

首先,选拔新老师的环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应聘者是否对教师这一职位足够热爱,是否有足够有爱心。当我们与应聘者沟通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他是否具备这一素质,对事业的专注度和热情只有通过接触和沟通才能感觉出。

第二点,我们看重一个应聘者是否对我们教育理念的认可。如果一个老师认为学生就应该被严管紧盯,我认为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尊重学生,与学生们平等对话,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11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