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野bull视点沪将试点高校科

本文原载于东方网,文/张欣驰

大学里的科研成果如何评价才更科学?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推进上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分类评价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

据了解,上海将引导和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基于学校定位和学科类型,建立科学研究的分类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将以学科特色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主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各个学科发展阶段,各种类型学科发展特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

由此,上海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将更趋多元化。比如,针对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工作。又如,针对多样性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术论文、专著、译著、学术工具书、艺术作品、创意设计、发明专利、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市教委指出,此举将有利于推进并完善“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机制。

《指导意见》指出,科研评价措施将建立成多维度的体系。比如,针对科研工作特点和科研活动载体不同,面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创新团队、个人等不同科研载体,探索建立团队考核与个人发展相结合、长周期考核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学校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法体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8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