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说说科研这一复杂系统2

上次说到国家学科分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级学科为树木的主干,二级学科为大的树枝,而三级学科为更小的枝叶。整个知识体系是一棵大树,有些树枝会茁壮生长,而有些枝叶可能会逐渐枯萎。

虽然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综合各科知识。

但我们可以从这个大树上,找到彼此沟通的源头,找到高效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找到共同语言。

比如说,遇到一个激光相关的问题,那么激光上下位概念,可以找到光学和物理学。从应用角度用可以找到工科技术细分领域。那么我们可以基本确定从事相关领域的国内高校,精确到具体的人。

我们先抛开科研这一复杂系统中涉及到的人的因素。

只看具体的研究对象。

我们的研究对象无论是黑匣子,还是灰匣子,都是信息不全的。

理论上说,世界上就没有“白匣子”。

我们的研究就是不断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内在特性,然后不断地通过输入力、电、磁等各种信息,然后从反馈得到的输出信号,判断我们改进的方向是否有效。

或者说,就是要搞清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的“传递矩阵”。

科研过程,就是不断投石问路的过程。

如何投石有效率,尽快找到路,就是科研的基本功了。

我觉得科研要把握三个特性:

1)严谨性

我们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根有据,不能信口开河,要符合逻辑,要尊重客观规律。

要重视“黑天鹅”现象,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大家采用归纳法,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但一旦出现一只黑天鹅,之前的结论就是错的。从这个意义讲,归纳法从穷举法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科学是不能证实的,可以证伪的。(这也是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

我们在日常工作,从黑天鹅事件中其实得到的更多,很多重大发现,都是从中得到的。这样采用突破性的进步,而不能简单地视之为“洪水猛兽”。

2)系统性

今天的我们面临快速的知识更新,学习系统化的知识,要把握内在的底层逻辑,才能避免知识的僵化。

推荐大家看《反脆弱》这本书。

3)创新性

阅读分析文献,在前人的基础,运用工具的力量,避免重复。

《知识大融通》这本书影响很广,说得是知识的融合,科技和人文最终走向统一。书中提到:“相信融通的存在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至少在研究物质世界的科学中,趋势是强烈指向观念上的统一。自然科学内的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将被一些正在变化但具有内在融通的混合领域所取代。这些混合领域能够跨越许多复杂程度不同的层次,从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到分子遗传学、化学生态学和生态遗传学。”

交叉学科这一说法,远不能表达出学科融通这一现象。我们也不能局限于特定的专业眼光,自我设限。

说说我的一点体会吧。

1)抬头看天

科研是要有经费的,经费通常是国家的。国家的政策就非常重要,要有敏感性。

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毕马威(KPMG)推出影响未来的颠覆性技术:

l物联网、机器人和AI(人工智能)科技行业将继续推动前所未有的全球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硬件软件销售服务的界面消失

l物联网在数据的集合上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依靠物联网连接的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LNG换热器、振动模块实时数据服役、智能家居、安防)

l依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灵活性、智能程度以及传感器也将得到增强,机器正在拓展人类的能力的边界(砸掉很多人的饭碗)

lAI下一波的发展将在认知智能上有较大发展(象棋、围棋、疾病诊断)

l计算能力的增强在未来将大大改善数据处理能力

而这些技术趋势,势必影响我们的生活。

2)低头看路

我特别欣赏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

真正的能力,需要自己去锻造,这个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我曾见识过一位牛人,曾经将《声学基础》看过六遍,说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

用佛学的一句话就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以慢为快,其实是智慧。

唐浩明在《曾国藩》中曾有这么一段描写:

(千里镜再次传到曾国藩的手中,他兴犹未尽,又发出一通出人意料的议论来)

不知各位看后有什么感觉?我看后心里想,不论钢铁、玻璃等物,一经洋人琢磨成器,便精耀夺目。

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天下之物,凡加倍磨冶,皆可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

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必忧虑不能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

以后胜前者为进境(这句话转化为现代语言就是自我迭代)

……

3)提升思维

西方教育特别重视评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这翻译不太准确,好像评判性思维一定是批评别人的不对。

清华大学管理学教授宁向东曾提到四个思维转变:

从感性思维到工具思维

从表层思维到深层思维

从单一思维到有机思维

从专用思维到通用思维

非常精彩。

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前馈和反思是最为重要的。

写《万物生长》的冯唐是协和医学博士,著名作家和投资人。他说过读历史的方法很特别。读汉武帝时,他会假装自己是汉武帝,然后遇到大臣提问时,他会遮挡下面史书汉武帝的话,然后自己想怎么说。最后对照史书,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前馈,效率极高。

反思的方法,我在《反思有道》提过了,就不重复了。

采用写作的方式,输出倒逼输入,也是极好的学些方式。

4)善用工具

5)珍惜我们最为宝贵的注意力

有多少人是今日头条的铁粉?

你像世界不断发出的信号,也暴露了你自己?

是今日头条堕落,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堕落?

又谁观察到每个人搜索的携程宾馆显示的页面是完全不同的?

数据比我们更懂我们?

互联网是我们不断输入数据,产生了新的网,这个网的将我们的视野包裹?

现实世界不是这样么?

6)重视表达

表达的核心是将自己的意愿,以语言为主要载体,辅助于表情、动作和情感等,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尽量准确无损失的传递对对方那里。

表达的效果评价,要看对方。

表达的对象感是第一位的。

所谓引出疑问,就是要介绍要表达内容的背景知识,给对象一些冲击,让他们产生疑问,然后给出简单的解答。

让对象带个问题听下面的内容,要采用场景化的语言。

引出疑问,就是要有导入感,让对象进入场景。

7)科研和人生一样

工作可以分8小时内外,人生呢?

一个工作消极的人,能保证有积极的人生么?

工作和生活能有清晰的界面么?怎么切割?

解决科研的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同样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改变自己方能改变世界。

与大家共勉。

赞赏

长按







































复方倍他米松撒布
白殿疯检查什么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1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