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给中医药学发展带来的思考

非典型肺炎给中医药学发展带来的思考

黄春丽徐源

非典型肺炎疫情高峰已过,此次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给我国的经济及形象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我国医学界、科研界则产生了世纪性震荡。从“衣原体”之说到“新冠状病毒”的确认及基因测试的成功;从治疗一个非典型肺炎病人,西医少则要二、三万元,严重的需要十万元左右的巨额费用,而中医则只需五千元左右的费用;从大批的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以身殉职到全民喝中药,导致中药材价格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上涨……。研究模式,治疗模式,人力资源及药材资源等等课题,需要我们做深刻的反思。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对非典型肺炎给现代医学现状及中医药发展带来的影响做些反思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非典对我国现代医学研究模式改革的启示

现代医学研究模式(这里特指西医,但笔者认为现代医学应包括西医和中医)都是在解剖尸体、组织(器官)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的,且多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必须依靠高度发达完善的科研设备进行一定数量的试验和循环论证,而这些都要巨额资金投入作后盾。目前我国科技较落后,经济实力不足,科研设备和研究经费的投入远赶不上发达国家。没有先进的科研硬件设施作前提,科研实验的重复、对比,现代医学科研所要遵循的程序成了无根之木,因此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很成熟,难免会显得轻率,经不起实践的验证和重复。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必须筹措资金快马加鞭建实验室、动物模型,努力赶上欧美发达国家呢?当我们重新审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临床事实去检验,就会发现无论是从所花费的代价及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我们都没有必要去完全模仿。此次非典虽在病原体上已确认是“冠状病毒”,目前已知有6个变种,下一步会怎样变,人类还难以知晓。就已有的资料来看,冠状病毒早在七十年代人类在鸡身上就已发现,但当时对人类并没有致病性,目前它的强致病性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人类及畜、禽类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的基因突变,是生态平衡系统不协调导致的病毒变异?……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人类目前尚难定论。如果这些因素是导致新冠状病毒强致病性和强传染性的原因,而我们不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源头,却孜孜以求研制抗新冠状病毒的疫苗和药物,能否真正有效,是否属最经济的途径,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据目前估计,非典型肺炎的疫苗最快研制速度也需要三年,慢则要八九年,甚至能否成功都很难说。谁能保证目前的新冠状病毒3年内不会产生新的变异呢?如果变异了,研制的疫苗和药物还会有用吗?流感疫苗的失败就是例证,人类的研制速度无法超越病毒的变异速度。如果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却不能产生预期效果,在现实中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实力并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投入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我们也不可能将已知没用、甚至危害较大,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和疫苗销往其它第三世界国家,以期收回投资成本。

作为有着深厚的五千年传统文化底蕴及传统医学沉淀的国度,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中医独特的研究模式几千年来所作出的贡献。正如中医药未介入非典型肺炎治疗以前,谁能预料得到中医药的非凡疗效?中医药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模式不介入到现代医学研究模式中,谁又能断定它对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呢?有的人将中医药视为古老的、过时的、朴素的、经验的、非科学的、神秘的……,将她与现代科学划上人为的鸿沟,认为中医与现代科学无法融合,那是对中医药的误解。事实上,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天人观可对细菌、病毒、基因学说等现代理论进行宏观指导。中医药学不拘泥于非典的病原体,而是对人体的客观状况辨证施治,通过改善人体内环境,扶正祛邪,增强人体抵抗力,形成一个不适宜非典病原体生长和繁殖的人体内环境,由此而达到克制疾病和人体阴阳平衡(健康)的目的。临床事实证明,其效果比单纯的西医病原体对抗疗法要好得多。借助中医独特的诊断理论和方法,可以分析出结核杆菌、伤寒杆菌、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在什么样的人体体质状况下易生长繁殖,基因在什么体质下易产生变异,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中医药落后了,而是我们学中医的人没有找到切入的方法。在年笔者对周围社会人群的体质状况普查时,就发现许多人左肺功能偏虚弱和肺纹理增粗的病理改变,当时我们感到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雷同现象,而且其中有许多年轻人。通过调查后得知,这些人平常感冒时,要么不服药硬挺过去,实在对生活和工作有影响了,就到药店买一些市面流行的感冒药和抗生素,医院或诊所肌注和输液,感冒的症状稍有控制就以为好了,对肺部有无影响就不在意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相当普遍,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而且用量相当大,有些甚至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结果是周期性感冒发烧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还是婴幼儿。对于这种状况,当时我们警吿说,照这样下去,人类迟早会发生瘟疫的,到时候会没药可用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改善人的体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与环境相适应,这正是中医抗瘟疫的优势。用中医药学的观点和理论去消化和吸收现代科学新成果,把它们融入中医药学的体系,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这样必能形成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学模式,当然,由此也就形成了现代化的新中医药学体系。

二、非典型肺炎对现代医学治疗模式的反思

此次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医治疗一个病人平均为五千元左右,西医治疗最少需三万,更严重的需十万至二十万,石家庄一个病人一个月甚至花去了八十万元。幸好,非典疫情高峰很快就过去了,如果出现大量这样高消费的非典病人,我国的财政和社会保障体系,医院如何消受得了?

西医的治疗模式是现代医学研究模式的产物。目前我国西医的治疗模式就需要大量的高消费病人,医院才能生存,否则,花巨资购回的进口高科技诊断设备、治疗设备怎能收回成本?最近这些年来,医院严重西化,也正在孜孜以求这套治疗模式而丧失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特长和特色。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农民数量多,生活水平低,这些高消费的治疗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家庭来说,都足以使家庭经济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只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或者有公费医疗报销的人才能享受得起这种高消费的治疗。然而,这种高消费的治疗模式其现实效果又怎样呢?

笔者曾调查过一些经济一般的家庭,但接受过CT、核磁共振、基因诊断等高科技诊断的患者,诊断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却仍然诊断不出什么病,或者诊断出了疾病,对临床的治疗却谈不上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在治疗上,脑瘫患者一个月需二三万元,肝硬化、尿毒症患者一个月最少需五六万元。而这些病如果采取中医药的特色和专长来治疗,就要相对经济实效得多。换心换肾,花费巨额医疗费用不说,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因此而降低。如果我国的医学临床检验和诊断,医生能在中医理论和整体观的指导下,掌握中医的特色诊断,抓住疾病本质,合理地使用仪器、生化检查方法,克服头痛查头、脚痛查脚的片面思维,其诊断技能和水平必会大大提高。在疾病的治疗上,临床医生用中医的人天观和整体观为指导,善待患者生命,能采取保守治疗的,就尽量不动手术;能使病理发生可逆性逆转的,就尽早调整,给每一位患者制定出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目前这些不合生命规律的治疗方法,比如结石,要等结石增多、增大,才动手术;甲状腺瘤要等瘤体长大符合手术指征才切除;前列腺肥大要发生癃闭(拉尿不出)时才动手术;在结石不多时、瘤体小时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医生要病人等待疾病发展到适合动手术的时机。这是笔者身处基层调查到的怪现象。

三、中医药学发展的反思

此次非典,中医药在邓铁涛教授等老前辈的指导下,勇敢地全程介入非典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公认,导致全民喝中药来预防非典。其实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事实不是此次非典才得到验证,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医药的呵护下繁衍生息,早就证实了中医药在营养、保健、治疗上的巨大作用。无以计数的事实证明了中医药的独特效果及科学性,但中医药能改变自近代以来被怀疑、被歪曲、被西化的命运吗?

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严重西化,并有西医课程超过中医药课程的趋势。中医整体看待生命,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治病因人、因地、因时而变,这些经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理论,都强调“整体”、“生”、“活”。西医是以尸体、活体细胞、组织器官和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是分离的、非整体的、没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与活体人不同的实验标本,其遵循之理论、思路、方法与中医药学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刚接触中医学尚不能理解中医实质的中医学生来说,西医的直观性、“科学性”、容易性,都较中医的抽象、深奥、灵活性,其诱惑力要大得多。此外,没有中医学理论指导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等课程,反而会使中医学生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导致中医的异化。中医应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去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中医本质,合理地吸收现代科学中的营养滋补自身,同时展开与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其它自然科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气象学、植物学、艺术、美容等领域的衔接,使学生加强对生命本质的把握,将中医学活用活,使中医学生自己首先受益,必能激发其对中医的热爱和信心。古代名医和现代中医大家,哪一个不是博古通今、医药结合、多才多能之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与同时代科技的开放融合,就象绿叶与根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无根花叶必会凋落。

中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中医古籍不能脱离实践,要在实践中去真正理解古人对生命本质的看法,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以字解字的训诂学。字词仅是一种表达沟通的符号而已,字词中蕴含的生命之道才能贯穿古今。中医的理论研究也应与中医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用临床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再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使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中医研究遵循自身规律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从非典谈标准的改革

非典型肺炎最初的诊断标准其中一项是具有发热症状,后来在临床中发现一些非典患者并不发热。于是非典的诊断标准马上进行修改,标准因实践而修改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应该继续发扬并推广,在医学领域我们太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了。

在临床中,高血压、脑瘫、强直性脊椎炎、脑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疑难杂病,凡是经西医治疗过而效果不好的,病人受西医的影响往往失去了求治的信心,很难再相信中医能治。认为目前西医的研究水平、治疗水平就是最高的水平,西医的结论就是最科学的结论。但一些病人因求生的本能,最终还是会尝试一下中医治疗,其治疗结果往往能突破西医的定论。对待疾病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普遍治不好或者效果不佳的,谁能治好或者效果较好,谁就是权威,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理论再“好”,再“科学”,设备再先进,疾病也不会自动承认,其研究结论、治疗结论都得经过实践的验证,其标准也必须根据临床实践的结果进行及时修改。

目前,中医药学高等教育中医药学课程设置严重西化,背离了中医的本质,以西医化的标准去衡量、考核中医学生,能培养出名副其实的中医吗?我国虽然颁布了以实践为基准的考试政策,如《传统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但现在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虽有政策却并未落实。在民间不乏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者和深得中医药真传之人,而目前国家政策却将他们排除在中医队伍之外。这是与我国自古以来的名医成才之道相违背的。目前师承制的恢复仅是对几十年来中医药教育的失误反思的结果,但从实际的开展情况看来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发挥。中医在校生考核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应以实践能力的考核为主。中医学生面对一个病人,能否独立运用中医诊断方法,能否辨证施治,其临床治疗效果怎样,需要严格考核,考核人员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和病人代表担任。这种考核办法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如“医师掌医之政令……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四为下”。

此次非典,如果中医药不介入临床治疗,其对非典的疗效能被发现吗?现实当中,中医师临床面对病人,时时都处于被选择或被放弃的处境,而中医师自身对中医的信心是前提,其独特的诊断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被病人选择的关键。如果不以临床实践能力来考核中医学生,而是仅以书面的中医理论和西医课程考核过关,这样的中医师以后临床面对病人,信心和底气都不足,不能以过硬的中医诊疗技能博得病人的真正信赖,去攻克疾病,关键时刻只能依赖仪器和生化检验,靠西医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样的中医能承担起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吗?这样的中医未来能有前途吗?故而,中医药学的考核标准应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即以疗效高于一切为标准,中医药的教育、再教育才能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国的中医药才能矗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五、从非典谈人与物种的关系

非典肆虐,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恐惧,人类在迎战非典时,也在千方百计寻找传染源,试图切断传播途径。经过努力,人类发现果子狸带有新冠状病毒。于是乎,果子狸被人类恨之入骨,有些地方甚至将它活埋,从餐桌上的美味一下子变成垃圾,命运改变如此之快,恐怕果子狸做梦都未曾想过。后来经过验证,人类又发现果子狸身上其实没有新冠状病毒,果子狸虚惊一场,从而也开始逃脱被追杀的厄运。自然界的物种是适应物竞择优、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而生存下来的,在进化中都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本领。进化中形成的某些特征及物质对物种本身有利,但对人类就不一定有用,甚至还会有害。比如豆科植物含有的皂甙,可使人类肠粘膜发生损害;蚕豆使一些人发生溶血反应;鲜艳的蘑菇往往易使人中毒;花粉使植物繁殖却使一些人产生过敏;蛇毒能保护蛇自身却能使人中毒以致丧命。非典肆虐,人类就追杀果子狸,花粉使人过敏,人类是否要将植物灭绝呢?人类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种而已,自然界其它物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共同维系着生态平衡。人与其他物种,不应采取对抗式的方式,非要将某些动物、植物斩尽杀绝,要将细菌、病毒等杀光不可。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总是求外,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人类想要的东西,任性地戕害自认为对人类有害的物种,结局将会怎样?抗生素发明以后,细菌减少了吗?流感疫苗发明以后,流感病减少了吗?因滥用化学药、杀虫剂导致物种产生耐药抗药性的报道不在少数,如蜚蠊类的德国小蠊泡在药水里都杀不死。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认为人应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环境,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同时强调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可积极适度地改造自然环境,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延续。五千年前的古人就已认识到了这些,创造了灿烂悠久的中华古文明,创建了造福华夏子孙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古籍文献浩如烟海,她就是沉默而不可否认和辩驳的历史,五千年连续不断的古文明就是她所作不朽贡献的明镜。如《黄帝内经》早就较多地论述了人与天地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本草纲目》则大量地记载了自然界很多物种的进化特征。

六、从非典引发的医药资源保护问题

现在非典高峰已过,但非典的余波并未就此平息。此次非典,有时一个非典病人就要传染十多个医护人员,有些医护人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国家培养一个临床医生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就这么轻易地被夺去了生命。如果再流行几次类似非典的瘟疫,医护资源紧张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然而其他疾病会因非典的流行而“知趣”地消失吗?医护人员的产出速度能赶得上病毒的繁殖、变异速度吗?

中医诊断对于人体疾病、健康状况的普查,具有成本低、预测性和整体性强的优势,并可指导中医预防和治疗工作,但目前预防、诊断、治疗疾病都严重西化。很多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抓住疾病的本质泛用仪器和生化检查,进而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及手术等西医技能,使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变得不可知、不可测,疾病一来只能紧急应对,如非典靠激素控制病情;在基层医疗机构,平时都把激素作为退热的法宝。欧美发达国家是西医理论的发源地,医院一样滥用吗?能随时随地买到吗?……如此下去,今后是否会产生非典型胃炎、肠炎、肝炎、伤寒、副伤寒等类似非典型肺炎的瘟疫,我们还不知道。在西医对非典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中医药介入临床一线治疗后,显示较好的疗效,以至全民抢购和喝中药的壮观局面,导致凡与非典有关的中药材价格飙升。如果非典疫情时间继续延长或多发生几次类似瘟疫,中药材资源会不会耗干?未够年限或未到采收时节的中药材被滥采滥挖,假冒伪劣中药材充斥中药市场,比如出现辣椒干、茄干冒充藿香这样闻所未闻的事情,这样岂不将中医药推向绝路?

非典疫情是展示中医药的一次绝好机遇,我们应对现代医学治疗模式、中医药高等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当前中医药学科发展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度的挖掘,国家在制定有关法律、政策上应该根据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去修正和完善,在中医药产业的投入上与西医平等。我们要牢牢地把握机遇,才能够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去展望中医药的未来,21世纪将是中医药的世纪!

初稿:.04.20

修订:.12.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10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