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砥砺扎实干,5年奋进谱新篇。十八大以来,我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规范科研管理,整合资源,多学科协作,挖掘基础研究潜力,突破科研成果奖,全面强化科研服务地方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咨询服务玉林经济发展,在省级科技奖和文化服务地方取得重大突破。
1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实现瓶颈突破
学院先后修订和出台了《玉林师范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实施办法》《玉林师范学院关于全面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玉林师范学院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管理规定》《玉林师范学院学术道德规范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涉外敏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文件汇编》等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加大了对高水平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以及省级以上鉴定成果的奖励力度,改革和完善了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五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个,省部级项目个,自治区科技计划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7个,横向项目62个。科研项目、平台、重点学科的校外资助经费从年的.52万元增长到年的.万元,增长了逾%。公开出版专著53部,编著38部;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篇;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广西科学技术奖实现零突破,自治区级社科一等奖(我校参与完成)实现零突破,自治区级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实现零突破,自治区级自然基金创新团队(我校参与)实现零突破。
2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合作创新体系
近五年,确立了以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创新团队为骨干、以服务地方为目的的系列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思路。建成了一批具有我校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职研究机构和团队,从而提高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培育和产生了丰富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桂东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培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在“双聘双挂”、科研攻关、技术研发、成果应用、联合育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与玉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陕西师范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与玉林湖南商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广西南药康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了“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南药康园联合研发中心”;与广西玉林双田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容县人民政府、广西宽华电子商务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玉林市“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共建玉林师范学院教学科研基地。
3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文化服务特色基本形成
一是强化校地合作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了与玉林市委、市政府的汇报、联系和沟通机制,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与清华科技园玉林分园等10多家单位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建立实体组织塑造服务地方品牌。先后成立了玉林师范学院科技园、玉林师范学院王力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院、玉商文化研究中心;和玉林市政府共建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和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共建玉林师范学院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和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与服务中心,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三是以项目为载体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先后与玉林市政协、玉林市陆川县文体广电局、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国家情怀:近代容县将军群体人物研究》《玉林侨乡文化》《景山秀水大美陆川--线条游走下的山水文化》等多个文化服务项目,获资助项目经费多万元。与广西侨务办公室签订服务项目,实现我校服务地方项目单项经费突破万元。完成了经费万元的委托项目《玉林文化大典(六册/卷)》的成果编纂和出版工作。对接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以玉林城市精神与文化挖掘为主题,出版了新书《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完成了受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术委员会委托项目《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编制工作;联合玉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功举办了“玉林市海上丝绸之路专家研讨会”。
4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技服务责任
以应用研究及产教融合为引领,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立服务地方专项项目。五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服务地方专项项目66项,充分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服务价值。
我校科技成果“金线莲优良种质收集、离体保存及组培快繁”荣获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指导多个农林、科技企业开展金线莲种植栽培工作,间接经济效益达多万元;我校教师设计的水产养殖自动化系统,为广西玉林鑫坚种养有限公司所采用;对接玉林农业,建设了岭南本草药膳加工中试生产线、农产品快速检测试纸条加工生产线、果酒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试加工生产线等3条农产品深加工试生产线。另外,我校研究成果还分别应用到广西金宏达农药有限公司、南宁亚多制漆有限公司、玉林市德和昌洗涤公司、广西大果山楂开发有限公司、玉林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中多家企业的产品研发及生产中。
我校教师团队的“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研究”、“黑颈长尾雉线粒体DNA、微卫星及MHCⅡ类B基因多态性研究”、“版纳鱼螈食性研究”、“广西云开大山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广西云开大山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等研究紧紧围绕广西特色资源先后为多家单位开展科技支撑服务。
来源
门户网
排版
陶妮
责编
覃玉双
审核
梁修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