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通识学术写作系列卢宝荣如何提炼和发

刘军连治疗hpv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604.html
写作在大学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研究型大学中,学术是大学生活的一种训练方式,而写作则是学术的主要呈现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学术写作,不是工具性写作,不是创意写作,也不是文学性写作。它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缜密性、理性化、说服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年推出学术写作指导计划,在这个学期组织了学术写作系列讲座,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擅长学术写作的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形成问题意识,如何组织布局,如何分解问题以及如何考虑读者。年6月4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宝荣教授的讲座以“科技论文写作精要:如何提炼和发表科研数据”为题。卢宝荣,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生物学分委员会主任。年获TheSwedishUniversityofAgriculturalSciences博士学位。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多年从事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植物的分子进化、基因多样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特别是转基因漂移的生态和进化影响。主要科研成果:迄今已独著英文专著1部,参加编写英文专著10余部,中文专著5部,发表论文余篇,其中余篇被SCI期刊收录,论文被引用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十多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环境保护部科学科技一等奖。将科学研究获得的数据转化成知识,这就是论文写作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数据是硬道,故事是作料,没有过硬的数据,就不存在好的论文。当然,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那么,论文写作需要哪些技巧呢?卢宝荣教授在讲座中与大家分享了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十六字方略,即:“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机联系、巧妙整合。”卢宝荣,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生物学分委员会主任。年获TheSwedishUniversityofAgriculturalSciences博士学位。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多年从事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植物的分子进化、基因多样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特别是转基因漂移的生态和进化影响。主要科研成果:迄今已独著英文专著1部,参加编写英文专著10余部,中文专著5部,发表论文余篇,其中余篇被SCI期刊收录,论文被引用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十多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环境保护部科学科技一等奖。一、论文写作十六字攻略同学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时常会向我反映遇到的一些困难,最难的就是面对一整篇论文不知道怎样开始写论文,不知道从何下手。根据现代科技论文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同学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我总结形成了“论文撰写十六字攻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机联系,巧妙整合”,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步“化整为零”。通常,科技论文的核心分为四个部分:前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结论(Result)和讨论(Discussion)。如果按照从前言到讨论这样一个自然顺序来撰写一整篇论文,会感到很困难,所以不妨将论文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分步来撰写。第二步“各个击破”。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避免一开始就去碰最难的部分(如前言),可以先选择最容易的那个模块入手。经过一些科技论文写作训练的同学都知道,材料与方法这一模块相对比较容易写,也有一些同学觉得结果这部分比较好写。于是我们就可以从这两个部分入手,一旦把材料与方法和结果写好了,写顺了,再继续往下写其他模块就比较容易了。第三步“有机联系”。虽然我们将论文中的不同模块分开撰写,但是在我们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要厘清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要搞清楚每个模块的作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完成各个模块的撰写之后,合理地把它们整合到一篇论文中来。第四步“巧妙整合”。在厘清了各个模块的作用、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后,当论文的各个模块撰写完成,就可以将各个模块有效地组装整合在一起了,于是就形成了一篇既有内容、又有清晰逻辑关系的科技论文初稿。另外,论文撰写是一项难度大并且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因此要给自己一个截止日期(deadline)和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工作。后面,我会根据上述“论文写作十六字攻略”,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每一个模块的撰写方法一一进行介绍。二、科技论文的形式与特点什么是科技论文?实际上科技论文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记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结果的论文,即研究论文(researcharticle),这种形式的论文只能发表未经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数据和结果;第二种形式是综述已有的科学发现及其发展并对未来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进行预测的论文,即综述论文(reviewarticle),这种形式的论文介绍或综述某一个学科领域是怎么开启、发展,怎样到达最高峰或波动等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意义等等,所以综述论文需要基于已经公开发表并有权威性的数据或结果来撰写。实际上,论文写作就是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数据或结果转变成为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论文写作的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要记住,论文发表的是可以传播的知识而不仅是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是不可能传播的,主要用来支撑论文的知识、思想和结论,只有将数据转变成知识才能够有效进行传播。我们都希望发表优秀论文,那我就应该学会鉴别一篇优秀论文,一篇优秀论文必须包含哪些关键因素?第一,包含有意义的科学问题;第二,有明确、合理的科学假设;第三,有严密的实验设计;第四,有可靠和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数据);第五,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除此之外,一篇好的论文还必须要讲一个逻辑清楚和好听的故事。《Nature》杂志的编辑在讲述如何造就一篇好论文(Whatmakesagoodpaper)时强调:好的数据(Gooddata),好的故事(Goodstory),答案就这么简单。好的数据并不是指数据越多越好,而是数据要恰到好处,足以验证和支持科学假设。科技论文是用来记录和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和知识有可能是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和知识是什么,那么必须采取一种简单、清楚、易懂的形式来表达,才能让读者明白论文的内容。所以,在写科技论文的时候,我们应该了科技论文的关键特性,通常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论文的逻辑关系、语言表达以及科学事实清楚;第二,论文的语言形式、描述和科学事实简单,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来描述最复杂的科学成果;第三,以最容易读懂的方式来呈现研究成果,如果读者看不懂某一篇论文,那么这篇论文就是一张废纸。另外,科技论文的撰写还要选择一种特定的语言,目的在于论文发表以后有更多的读者能够尽快读到这篇论文。以上是我们在长期论文撰写和论文发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条经验。其实,《Nature》杂志对于一篇论文的撰写也有类似的基本要求,《Nature》杂志编辑对文笔优秀论文有基本的要求,称之为ABC原则:A意为准确(Accurate),B意为简捷(Brief),C意为清楚(Clear)。在科技论文撰写的时候,应该尽量达到上述基本要求。三、如何呈现研究结果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以及讨论是一篇科技论文的主旋律部分,非常重要,而结果又是主旋律中的核心。因此,结果是一篇科技论文最重要的部分以及论文存在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结果就没有论文,结果必须为全文的观点和发现提供必需的证据。既然结果是证据,那么就要提供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在结果部分应该将最重要的发现和结果的精华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将实验数据变为论文结果呢,我们实验室在长期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觉得论文写作最有效的方法是从结果(Results)部分开始。首先,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会获得很多数据,但并不是这些数据全部都必须用的上,应该视解决问题的目标,确定采用那些数据。通常,我们会分析哪几套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好故事的素材,从而选定用几套数据。每一套数据都可以转变成一组结果、讲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一篇论文中不应该超过3个这样的独立故事,如果故事太多,就没有了亮点。我们要让即将发表的数据和结果说明问题、有意义、有读者并且有读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14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