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展示中国学龄前儿童合作性顺从

01已有研究研究综述

学前期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是社会适应的两个关键指标,已有研究证明,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同伴关系、学业成绩和社会能力。然而,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存在个体差异,这一差异是由社会化因素(如养育行为)和个体因素(如儿童行为特征)造成的。

我们提出了以下3个研究问题,为父母学习如何依据孩子的合作性顺从的水平来调整他们尊重自主和消极控制的频率,促进幼儿的规则内化、减少外化问题行为,并为最终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建议。

1幼儿期母亲尊重自主和消极控制预测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

2幼儿期的合作性顺从与后来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呈纵向相关。

3尊重自主和消极控制对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如何随儿童的合作性顺从而变化。

基于以上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王争艳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中国家庭背景下学龄前儿童的合作性顺从和母亲养育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机制。该研究于年2月发表在《EARLYEDUCATIONANDDEVELOPMENT》上。

02研究方法

2.1参与者研究样本来自首师大儿童研究发展中心的10队列(从年开始对儿童及其父母的纵向追踪研究),选择T3(14.09±0.84月,n=78)、T4(24.80±1.13月,n=76)、T6(60.35±0.72月,n=77)三个时间点进行研究。2.2研究程序

1.在T3(14个月)时间点进行家庭访问,录制两个五分钟母子自由互动(玩玩具)的视频。

2.在T4(25个月)时间点邀请母子来到实验室,先录制了两个5分钟母子自由互动(玩玩具)的视频,之后让母亲指示孩子在3分钟内把玩具收到箱子中,在孩子收拾玩具的时间里母亲不直接帮助孩子整理玩具。然后,母亲需要完成一系列问卷,包括那些评估孩子语言能力的问卷。

3.在T6(60个月)时间点给母亲发放测量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量表,母子先在实验室录制十分钟互动视频,之后实验者让孩子独自在5分钟内整理好玩具。接下来实验者带领孩子参与了抛球游戏(作弊游戏)实验。

2.3研究工具

1.情境编码系统。对14个月和25个月母子自由互动的视频编码,从而获得母亲鼓励自主性和消极控制的评分。

2.Kochanska和Aksan()编码系统。对25个月儿童整理玩具的视频编码,得出幼儿合作性顺从的评分。

3.内化规则编码系统。对60个月时儿童独自整理玩具的视频和作弊游戏编码,得到儿童内化母亲的规则和内化实验者的规则的评分。

4.儿童优势与困难量表。此量表由母亲在儿童60个月填写,评价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5.汉语沟通发展量表(CCDI)。此量表由母亲在儿童25个月填写,评价儿童语言发展。

03研究结论结

(1)幼儿25个月的合作性顺从与儿童内化母亲的规则正相关,并且与外化问题行为负相关。外化问题行为与内化母亲的规则呈负相关。(2)在控制性别和语言后,幼儿25个月的合作性顺从正向预测60个月的内化母亲的规则,负向预测60个月的外化问题行为。(3)幼儿25个月时的合作性顺从调节了母亲对幼儿尊重自主性和60个月时内化母亲的规则之间的关系。

(4)幼儿25个月时的合作性顺从调节了学步期母亲消极控制和60个月时内化实验者的规则之间的关系。

(5)幼儿25个月时的合作性顺从行为调节了学步期母亲消极控制和60个月时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联系。

++++

04研究总结

本研究以中国家庭为纵向样本,考察了母亲教养行为和儿童学步期合作性顺从对学前期规则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预测和交互预测。

研究发现,中国幼儿的合作性顺从与规则内化呈正相关。

此外,本研究扩展了以往的研究,包括母亲对自主性的尊重和消极控制,以探讨它们对幼儿社会适应的贡献。虽然这两种母亲教养行为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是这两种教养行为与幼儿合作性顺从的交互作用可以预测后来规则的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

05研究作者

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方向),目前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11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