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藤医学咨询您的SCI论文咨询专家文/Luna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发现涌入我们的生活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然而,身边做科研的朋友却时常大倒苦水,诉说这个苦那个累。我所能理解的原因有这两点:一方面,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资源越来越丰富,可研究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面对偌大的信息资源,选择上虽然多了,但是也是应接不暇。而另一方面,如今的科研学者,拿着可怜的俸禄,却还忙着脚不沾地,压力别提有多大了。看看那些白天忙着埋头苦干差事的人,下班了是出去嗨了还是出去吹风了?都不是,他们下班了除了吃个饭,还是深埋实验室等,不累才怪!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也愈发激烈,就好像一场马拉松,你停下来歇一歇,后面的人就呼啦一下一拥而上,把你挤得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所以,你没有喘息的机会,激流勇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文雅的说法,这是一个“博弈”时代。媒体大鳄VOX对全球位科学家进行了一次调研,探讨了现行科研系统的弊病和出路,总结了科研人员所面对的七大难题。七大科研阻(cao)碍(dian)①没钱,研究被迫中断或者停止
众所周知,科研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没有钱很难支撑起一个科研项目。而目前做研究的大多数是年轻的科研学着,对于他们来说,这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还年轻,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投入进这漫长的研究里面。他们唯一能付出的大多是他们的智慧、精力、时间。他们不得不向外界寻求资助。可是外界资助都是有时限的,一般在三年左右,这导致科研工作者们被迫放弃对长期项目的研究。约翰·普利(JohnPooley)——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ofBristol)神经生物学博士后指出:“最大的发现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这在只有短期资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一个研究,没有钱了,需要如何进行?申请国自然基金?这是一条道路,但是你要知道,全国这么多项目,你的能不能被评上也是个问题。如果研究需要漫长的时间,那么很有可能被毙,因为国家也需要付出的能在短时间内见成效成果。②发表论文太重要
发表论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异常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而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衡量科研工作的标准之一。对于医生来说,也是如此,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成为评职称的标准之一。说实话,真正在做研究的医生、致力于当科研的人并不多。那些发表论文的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评级升职称之类的,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文章的质量高低,研究的创新性是占最大比例的因素。这使得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研究具有创新性的项目,从而可以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期刊上。“精彩、新颖的结果比其他的结果更容易被发表”,弗吉尼亚大学开放科学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布赖恩·诺塞克(BrianNosek)说道。但问题是,真正的突破性的发现并不会频繁发生,科研学者有时会“修正”他们的研究,以求获得多一点的“创新性”,数据证明,在最有影响力的原始医学研究论文中,其中多达30%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或夸大的。所以,为什么有的文章能够达到柳叶刀、新英格兰这种大牛杂志,为什么有的只能投那些小杂志,我们俗称“被SCI收录”。③不要忽略重复实验结果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研究人员会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重复性实验,检验其结论是否正确。无论是小保方晴子宣称发现类似干细胞的多能细胞(即“万能细胞”,STAP细胞),还是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NgAgo基因编辑技术都体现了重复实验结果的重要性。韩春雨表示,已于8月8日向在线基因信息资料库Addgene提交了科学实验计划书,希望能帮助研究者们成功地重复他的实验结果,从而证明他研究成果的真实性。④同行评审的缺陷
同行评审的目的是在出版前剔除那些低质量的论文。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却提出同行评审存在着各种缺陷。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约尔·费斯(JoelFish)表示有一些审稿人在审稿时粗心或者不认真,这样会导致很多烂的文章被杂志接收并且发表。。这给刚进入该领域的年轻的研究人员带来了大麻烦,他们必须到处去请教老师来筛选哪些才是高质量的论文。寻找,又是一个不简单,小漫长的工作。除此之外,由于编辑与审稿人知晓作者是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产生一些倾向性。这会让人对审稿人产生质疑~⑤收费墙令论文无人问津
一提到钱,大家都比较敏感。有的杂志有比较昂贵的审稿费和版面费之类的,我之前遇到一个需要收多英镑的版面费,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掉到地上。
当研究、论文经历九九八十一重磨难,终于成功发表后,它仍然面临着没人阅读和理解的窘境。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版商把期刊藏在昂贵的收费墙后面,论文的阅读量少得可怜。科研人员或医生的职业发展或多或少取决于他们的论文是否在最负盛名的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等,而这些期刊大多拥有收费墙。但是收费墙一旦被取消,那么如何支付编辑人员,维护网站等等都会成为另一个大问题。⑥科学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太差
在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对该如何把科学传递给公众表示失望,纽约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迈克尔·布雷尔(MichaelBurel)表示“太多时候,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不到10人能够完全理解一位科学家的研究”。
简单说,人和人之间缺乏理解。我觉得科学家都是有病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你怪他怪,都是怪人,沟通起来能好理解么?我们普通的同龄人或者和家人之间的沟通都会有一些不如意,更何况是搞科研的?现在大众的白癜风症状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