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创新能力中工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学者热衷于“炒冷饭”、“换包装”、追热点、玩概念,研究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甚至以“走私”“勾兑”“分装”取得所谓科研成果,这对于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无疑是有害无益的。

图片来源:新华网

速度焦虑催生“快餐”式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学术研究“快餐化”,恰恰动摇久久为功的科学家精神,“蚕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基础。反映在科研成果上,“快餐化”倾向易导致、加剧三方面的不平衡:

第一,数量规模与成果质量不平衡。以自然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情况为例,据统计,年至年我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列世界第一,论文所占世界份额位居第一。但在论文质量方面,年我国自然指数为.11,是美国的2/3,论文水分明显更多。

第二,论文发表与成果转化不平衡。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6%,而美国这项数据是50%。

第三,市场化应用与基础性研究不平衡。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6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亿元,仅占6%,而发达国家基本在15%至20%之间。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学术研究“快餐化”倾向背后,反映出的是绩效文化和速度焦虑。遏制学术研究“快餐化”倾向,核心是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关键是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

科研也需要有“美食家”

必须合理设置评价考核“缓冲期”,引导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完成科研“热身”和“助跑”。

热身和助跑是田赛项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热身有助于提升身体的适应性,好的助跑有利于提升比赛成绩。从事科学研究也如此,尤其是对于青年科研人员而言,前期的“热身”和“助跑”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后期的成果质量。

中科院物理所对新入所的研究人员6年内不进行考评,给其足够时间去潜心研究。这就使得他们不必为了考核、为了经费而改变研究方向。物理所的硅锗量子材料的外延制备和物性研究工作就是典型例子。研究团队花费4年多时间搭好设备,研发出高质量量子半导体材料,解决了国内开展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研究的急需。

要区分基础性研究、应用型研究和战略性科研储备,分类支持、分类考核,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近年来国家在“破除四唯”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是在职称评审和任期考核实践中,重数量问题仍较为突出,看经费数量、看文章数量,倒逼“快餐式成果”层出不穷。正如对不同菜系要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也要根据其研究性质不同而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基本的原则是基础性研究重原创,应用型研究重效益,战略性研究看方向。在评价标准方面,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看是否做到国际前沿、是否解决了重要学术难题、是否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要坚持“让专业的人评专业的事”的原则,培养一批科研“美食家”和“人才伯乐”,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国际同行专家的作用。当前,科研评价出现了一些“新闻化”趋势,这种以“社会热度”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会影响对战略性科研领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5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