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45岁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逝世,

年4月8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因病逝世,享年45岁。赵勇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这是短短一个月里,逝世的第三位“杰青”!

天妒英才,赵勇教授一路走好……

年初,赵勇曾接受采访说,年4月,自己突然接到了时任中大校长许宁生的电话,一番长谈后,决定接受中大的聘请:“当初,吸引我来中大的,一是学校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二是既严谨又宽松的学术氛围。”

考察通过之后,校长还特别嘱咐自己,不着急出成果,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慢慢做研究。入职中大之后,他感慨道:“这里有我们青年学者更看重的成长空间和氛围。”

赵勇指导学生做实验。(图片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在美国时,赵勇对细胞的衰老机制、癌细胞的生成以及肿瘤治疗就有广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MolecularCell、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回国后,赵勇很快成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靶向特异性抗癌新药和疫苗研发”核心成员,并在中山大学带领课题组持续取得突破。

连续多位杰青去世,科研人员压力大

一个月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于年3月12日不幸去世,享年42岁!

另一位是知名果树学者,山东农大副校长、国家杰青郝玉金教授年3月15日18时45分去世,享年51岁!超负荷工作,加班时间长、休息、锻炼时间少是造成科研人人员身体状况差的一大诱因。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

同行竞争、经费管理体制与薪酬体制是当前压在科研人员肩上的三座大山,光是温饱问题,他们就已经拼劲全力。在国外,薪酬体系上对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是有保证的,所以国外很多科研人员基于自己的兴趣追求科学前沿。而在我国学术界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之下,社会和管理层对科研人员赋予的角色很多,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全能型的‘铁人十项’选手。但由于要求相对分散,科研人员有限的精力下很难面面俱到。

在中科院副研究员王硕看来,“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竞争压力,所以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科研体制与管理方式。科研管理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对科研发展的影响。同时引进国外的学术休假制度,充分给予科研学者一个宽松、缓解压力的环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各位在繁忙和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歇一歇,注意自己的身体!

▎本文来源:网络,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教小站整理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xt/11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