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49.html
这几天,小编路上偶遇几位熟悉的科研人员,平时大家见面总会唠唠嗑、侃侃近期的热点话题;然而这几天,路上见面大家清一色的眉头紧锁,经常是打个招呼就行色匆匆地告别了。问起原因,原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请截止日期快到了,正赶着写申请书呢!!!
聊到截止日期,小编想起来一则新闻: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取消某些项目的截止日期之后,项目申请量顿时少了一半。具体数据显示,地球科学类四个项目的申请量从年的项降到年的项。
据称,取消截止日期的新规定在颁布之初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好评,这是因为许多地质类科学家经常野外作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其野外工作日程不固定。有时,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到来时他们正在深山老林上演“荒野求生”,与文明社会取得联系已是不易,更别提写作并提交项目申请书了。不设截止期限,他们本以为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做更充分的申请准备。
然后呢,然后呢……?
摊手o(╯□╰)o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呗!
随着截止日期的取消,不少和小编一样有拖延症的科学家们就无限期“拖延”了自己的项目申请计划,困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多年的项目申请数量太多这一问题也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果然,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打败“第一生产力”的,只有Deadline自己!
截止日期,又称“死线”、“DDL”,是从英文“deadline”直译过来的戏谑说法。在DDL前夕,日常患有拖延症的小伙伴们会有如神助般突然产生完成工作的无限动力,生产力爆棚,以牙买加著名短跑健将博尔特创造的“9秒58/百米”的地球人类第一速度开始冲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过DDL,完成任务。
可现在DDL取消了,这可让大家伙如何冲刺、何时开始冲刺呢?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深有感触,例如:每年年底结算封账日期之前,各个单位的财务部门都“人潮汹涌”、门庭若市。曾经,财务处8点半对外开放办公,5点多就有“早起的鸟儿”去财务处门口排队啦!
说起Deadline,小编真是百感交集、又爱又恨:在它面前,工作效率和能(熬)量(夜)潜力会瞬间提升;然而也正是因为它,我们又不得不经历“生不如死”的熬夜赶工。
相信每个资深拖延症患者都经历过“Deadline”前一晚上不敢睡觉,黑眼圈凹陷直不愣登地盯着屏幕,或脑子飞转或困到意识模糊,咖啡猛灌提神,苦苦支撑到到任务完成的“修仙”经历。
“Deadline”啊“Deadline”,我们一边吐槽它还一边想念它,真是让人爱恨交加呀!
那这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截止日期,是坑了我们还是帮了我们呢?
早在几十年前,这一现象已经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并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年,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赫尔总结了这类现象,并称之为目标梯度效应(Goalgradienteffect)。
截止日期的部分激励作用与“目标梯度”效应有很大的关联:研究显示,人们更容易被还有多少事要完成所激励,而不是已经完成了多少,所以越接近目标,就越有完成这个目标的动力。
想想我们跑步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无论你是体育大神还是渣渣,只要快到终点的那几米,都会想要咬咬牙加速冲刺?跑步冲刺只是一个例子,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目标梯度效应解释的现象可不止这一例呢!想想看,双十一的不眠之夜,你是在积极脱单还是在积极网购?是不是有种时不我待、一切事情都必须给买买买让路的感觉,似乎过了零点还没下单就失去了全世界?可是真的等过了那个时刻,一看账单又会惊呼:“天哪!怎么会花了那么多钱?我可都是货比三家有券再下单的!”
心理学家指出,产生目标梯度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进步的错觉”(Theillusionofgoalprogress)。越靠近目标的时候,就越像是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而这些小任务的完成会不断带来成就感,反过来强化完成目标的动机。越接近截止日期,工作产生的效果越是显著,这就正向增强了进步的效果。
还有另一个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现象,当接近截止日期或接近完成一项任务时,其他事情产生的诱惑会大大减弱。毕竟,如果我离完成这篇文章的最后期限只剩一个小时了,那么就没有多余时间用来做其他事情了,所以还是专注写这篇文章吧。
然而如果没有截止日期,小编立马可以想到无数有吸引力的事情(然而都不是写稿子)排着队去做(*^▽^*)......
莫慌,本小编还是会继续写稿子的,有这么多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这是小编的最大动力呀!
除了心理学家帮助我们理解“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话说:机会成本减少时,动机增加。曼昆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对机会成本做了如下定义: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换句话说,机会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的另一个选择的成本。运用到“Deadline”现象上,就是截止日期越近,不做其他事情的损失越小,这也就相对增加了我们完成眼前这项工作的动机。
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截止日期啊!
虽然说人们总对截止日期感到压力十足,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截至日期带来的超级生产力呀!
迫在眉睫的截止日期,不但能鼓励学生交作业,也能代替老板催促员工抓紧最后一刻完成任务。甚至不少压力型达人,已经愉快适应了Deadline快到期的压力环境,对他们来说,越接近截止日期,大脑的运转就越快,效率就越高。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Deadline,有些事就会一直拖啊拖啊,时间久了,基本就放弃去做了。”
想想看,这不就是本文一开始所描述的“随着Deadline取消,美国地质学家再也写不完、交不上基金申请书”的案例吗!
年至今,地球村的居民们都经历了魔幻般的日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许多公司采取了居家办公的方式。然而,由于居家环境的松弛,很多人都发觉自己居家办公的效率远不及在办公室。
根据上文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许策略性地使用截止日期,是帮助我们在家也能保持专注的解决方案。
那么,该如何利用Deadline效应提高生产力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做目标管理或时间管理来有效克服拖延症。想要达到目标梯度的效果,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的三步走方法:第一步,对当前任务进行拆分;第二步,给自己画进度条;第三步,开始第一步。
具体做法小编放在下表中,方便大家查看。
步骤
内容
拆分任务
把复杂的大任务拆解成各种小的单元。例如,要做一份10页的PPT,那可以拆解成做10个1页PPT的任务。
注意:要以自己能够相对容易完成作为小任务的分解尺度。如果拆分成的小任务还是太难,那么对你来说,完成任务的动力就没那么足了。降低难度,能够增强完成任务的动力。
画进度条
每个进度条的节点,就是小任务的完成。此时,每完成一步,就可以把前面的进度条填充满,这能够更好得带来进步的错觉。
开始第一步
在进度条任务之前,加多一个初始任务,那就是开始动手(StartitNow!)
那么,不如就从“新建一页PPT”,或者“写下第一行字”、“敲下第一行代码”,甚至是“从床上坐起来......开始启动我们的任务吧!当你开始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停不下了!而这也正是对抗拖延的“真谛”。
利用Deadline效应激发超级生产力——这样以游戏化方式帮助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编辑部的故事》正在进行中,小编感谢您的关心和鼓励,下期更精彩哦......
来源:计算物理编辑部科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