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在读博士如果长期感受不到精神上的

来源:知乎

作者:王之鑫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在读

这是我的劝退文。但我很不赞同当前主流的劝退理论。

我的观点是,是否该被劝退与所处学科无关,与当前科研是否顺利无关,与智商、学习成绩、家庭收入关系不大。但它与另一些因素强烈相关:性格、价值观、训练环境、期待的生活方式。劝退的反面就是适合读博士的人。

对于已经读博的童鞋,我提倡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在读博过程中长期感受不到精神上的幸福感,就应该认真考虑是否继续。不急听我解释~

0

1

学术精英不等于社会精英

考虑读不读博士首先要明白博士是神马。中国一千多年来都在通过自上而下的考试选拔人才,只不过古代叫科举,“学而优则仕”;现代叫高考,“知识改变命运”。新中国学习苏联的结果是,大学本科教育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硕士、博士是本科之上更深入的专业训练。这套模式给人的印象是:本、硕、博分别对应初、中、高级三种学位,博士是比本科、硕士更高级、更重要的社会栋梁。

但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事情不是这样子滴。

美国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职业学院。名校本科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者,而不仅是(实际上主要不是)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在耶鲁,本科教育的重点是liberalarteducation,就是用一系列遍布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写作这些基本能力。多数学生大二结束后才会确定主修(major),理工类要求的主修课程深度一般也略低于国内的专业要求。原因不难理解:大部分社会精英并不需要精通量子力学或希腊戏剧,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般的读写、分析、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还有对社会的理解等。耶鲁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咨询、金融、管理、创业这类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但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那么高的职业,只有20%左右在毕业后直接深造。

深造的一条路是职业学院(professionalschools),例如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职业教育训练学生某项专门的职业技能(如医学、法律、工商管理......),为这个方向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另有一些本科生会申请研究生院(graduateschool)。当前,美国研究生院的硕士项目也多以职业导向为主,比如计算机、统计、工程、经济等专业的硕士,重点是学习而非研究。博士项目(Ph.D.)则是明显的学术导向——博士主要培养学生成为科学家或人文学者,而不是从事高收入的社会职业;博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创造新知识的研究训练,而不是学习和应用已有知识。

在计算机、电子工程这类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不少企业会聘用很多博士毕业生组成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这些学科的博士生毕业后除了能在学术界工作,也容易在业界找到职位。但除此之外,大学里的大部分研究(尤其是基础学科)与实际产业的关系都不大,大部分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不能直接转化为职业竞争力。美国大学对本科、硕士和各种职业学生一般都会收取高额的学费,因为攻读这些学位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投资;但是Ph.D.项目大多都免学费且有全额的生活津贴,因为博士生最主要的身份是科研系统中的初级研究人员。读博不是一种职业投资,而更像一份有报酬的学徒工作。另外,耶鲁在录取本科生时除学习成绩外会特别在意学生的课外特长、社会工作、领导力培养等,因为在挑选谁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时,个性特长和社会资源往往比读书考试更重要;但在录取博士生时,研究能力基本是唯一标准。

总之在美国的大学中,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职业学院各司其职,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是分开的。博士不是本科和硕士的延续,它的培养目标不同,没有很多帮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功能。

当前中国大学的改革主要在借鉴美国模式。国内的职场也越来越开放成熟,会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9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