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邓小平稿费设置的奖,颁给了100名科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24日,人民大会堂内,青少年们穿着统一的白色polo衫,等待着属于他们的表彰。

Polo衫的背面写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这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

这里是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该奖项是邓小平同志亲属根据他的遗愿,捐献出他生前全部稿费,委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

“我们重在挖掘有科学研究梦想和兴趣,显示出科技创新潜力的学生。”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说。

在各地区严格选拔、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审核评定,并经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确认,名青少年学生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他们中有小学生也有博士生,还有港澳台和海外留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名获奖者也是我国科创青少年中的“最强大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颁奖大会并讲话。她指出,希望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继承前辈们科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坚持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保持踏实奋斗的心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扛起振兴国家科技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旗。

什么是科学精神?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级本科生潘强说,科学精神就是不走捷径,保持对未知问题的永恒冲动和追求。

潘强

潘强的科研成绩是耀眼的。他研究的是分子铁电体,本科期间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但做科研是“痛并快乐着”——要做大量的实验,其间经历过无数次推倒重来,但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

“科学需要信仰。”潘强说,“我们‘95后’是幸福的一代,但不该是‘享乐’的一代。大学生在创新领域同样大有可为。”他已确定要在东南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我国先进高端材料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建功立业的领域。”

这是大学生的口中的科学精神。而小学五年级的赵思颖,对科学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

赵思颖来自上海市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她二年级时就和科创结缘。那时,赵思颖觉得市面上买到的握笔器都不能纠正她的握笔姿势,于是和老师商量着,想自己做一个。

从绘制图纸、制造模型开始,赵思颖和老师一起研究作品,一次一次改进。“我觉得科学精神就是不放弃,要一直纠错和优化。”赵思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她纠结过握笔器的材料问题和结构问题,多番尝试才做出成品。“科创让我懂得了,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不言败,要坚持。”虽然年纪小,但她语气笃定。

作为往届获奖者代表,中科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尧分享了他的科研小故事。

五年前得奖时,张尧还是一名博士生。当年,因为首次实现了具有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可以为单分子尺度上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识别提供强有力的方法与手段,他的成果发表于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奖项激励我不断前进。它是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张尧说,做科研,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我一直从事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看起来和国计民生相去甚远。但基础科学和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张尧呼吁,能有更多青少年加入科技工作中来。

孙春兰在讲话中强调,全社会要为青少年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深化科普活动,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培养机制,帮助更多孩子树立科学梦想、坚持科学梦想、实现科学梦想。

获奖名单







































中科白癜风
海口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8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