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教育部日前印发《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这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在高校形成鼓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
教育部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在年12月底前,其他高校在年3月底前完成涉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项制度、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
那么,在高校科研人员看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题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分享?对《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相关建议是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
瓶颈
重论文轻技术重研究轻推广在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姓胡的教授看来,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难题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还是在考虑如何通过单位的考核。比如,主持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得了什么奖,出了几本书,发表了多少SCI文章,文章引用了多少次等。而课题的针对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技术还不太成熟,没有多少成果能真正走出实验室。”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许多企业都想通过挖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山寨一些科研单位的技术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却不愿意花钱引进技术;而科研人员专长是科研,不善于和企业谈判,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平台帮助科研人员实现成果转化。”他说。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朱清科教授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及人才等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重论文轻技术,重研究轻推广,特别是过分强调了SCI收录论文的重要性等,导致许多科技工作者及老师和研究生不够重视技术开发和创新研究。”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研究项目针对技术问题治愈白癜风偏方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