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二院706所陈丽容在科研路上远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卫星太阳翼打开的瞬间,反射出金色光芒,那一刻,一股骄傲和自豪之情在陈丽容心中翻腾。

陈丽容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所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承担了多项重要软件测评工作,为北斗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青春年华到年近半百,从航天新人到硕果累累,陈丽容在数据和代码的世界里“跋山涉水”“架桥铺路”,成为软件工程与评测领域的知名专家,并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她的成长故事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不是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的高光时刻,而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间里,她依然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

陈丽容对青年职工进行技术指导

推开新世界的门

陈丽容成为航天人纯属偶然。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所接到了计算机研制的新任务——重点突破多机并行体系结构,加强并行算法和多机系统软件研制。

计算机并行处理能力,现在看来已是轻而易举,但在当时却是“难于上青天”。该项目由所负责硬件设计,原所负责软件设计,并行算法研究成为这项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时任原所所长的李伯虎院士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研发团队,由研究员刘德贵担任项目负责人,并在全国网罗算法人才。

年冬天,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刚从湘潭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湘妹子陈丽容引起了刘德贵的注意。这个外表温柔娴静的女孩说起研究成果来,逻辑清晰、思路敏捷,研究方向正好是计算机并行算法。刘德贵觉得这是个好苗子,便邀请陈丽容来所读博,加入并行算法研究团队。

年,带着对航天事业的憧憬和敬畏,陈丽容走进所深造,也由此推开了新世界的门。

在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她成长迅速。“自己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有太多东西想要学习,恨不得一天能有25个小时。”时至今日,谈起那段求学往事,她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在那段为日后的职业生涯筑牢“地基”的日子里,导师们一丝不苟写下的一叠叠手稿在陈丽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那些精准的推导、演算中,我看到了航天人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年,陈丽容参与的“仿真支撑软件技术研究(算法部分)”项目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陈丽容博士毕业。随着所和所的合并,陈丽容正式迈进航天大门,成为一名软件测评人员。

陈丽容在审阅软件工程工作汇报材料

科研路上乘风破浪

新任务接踵而至。年,陈丽容和同事接到任务——为一个控制系统的主控软件测评工作搭建一套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科研路上,抵达终点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苦的。研究资料、读懂模型,尝试设置各类参数……陈丽容在陌生的世界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然而,测试系统的搭建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系统运行到6.9秒后,数据就开始出现错误,工作一时间陷入僵局。

“原理通、方法对,问题肯定出在输入参数上。”陈丽容翻开资料,对输入参数一个一个研究,一项一项尝试……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星期。而此时,所有的测评人员已经进入集中封闭阶段,正焦急等待着陈丽容的系统开发完成,以便推进后续测评工作。

陈丽容吃不下、睡不着,一心想着赶紧完成系统调试。一天凌晨两点,她突然灵光乍现:“材料中只有一个参数的说明比较模糊,会不会是对它的理解不到位?”锁定目标后,她尝试调整参数,系统立刻成功仿真出正确结果。

“我已经顾不上时间,立马给同事王新颖打电话,没想到她也还在工作。我俩都十分兴奋,立刻把半实物仿真系统和全数字测试平台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样!”陈丽容回忆说,等她俩回过神来,天都快亮了。

因为该系统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一直至年前后还在使用,系统平台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让软件“带病上岗”

盯着屏幕上一行一行的程序代码“望诊”,是陈丽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作为软件‘体检师’,我们多发现一个软件缺陷,试验就降低一些风险,使用的人就少一份危险。”陈丽容说,为了不让软件“带病上岗”,软件测试人员需要十分细心、敏锐,“有的异常现象稍纵即逝,我们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审读代码这项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在陈丽容看来,一旦“看进去了”,就充满乐趣。每次发现代码“语句”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她都会感到兴奋而有成就感。

“当要求一致、标准统一,代码之间的复用、继承就容易很多,测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近年来,陈丽容主持、参与了多项软件工程化、软件测试的相关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编制与推广,为推动我国国防软件研制的工程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她和团队一起翻译梳理各类资料30余万字。这支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团队,超过70%都是硕士学历。

现在,陈丽容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她建立起软件工程化职工技术小组,以师带徒的形式重点培养软件技术人员,还指导多名职工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北京赛区预决赛和全国总决赛,分别取得大赛冠军和第4名的好成绩。

工作之余,陈丽容喜欢远足。徒步的过程就像她走在科研的路上,目标放在脚下,低头稳步,不忘抬头看路,从一个目标向下一个目标迈进。(工人日报记者王维砚通讯员陈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5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