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科学之美探索科研之道四位菲尔兹奖

郑华国 http://www.yunweituan.com/m/
7月28日,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落幕。连日来,余名海内外科学家及知名学者汇聚于此,就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深入交流。如何培养基础科学人才?怎样推动基础科学发展?在这场基础科学的国际学术盛会上,四位菲尔兹奖、图灵奖得主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见解。多与“大师”交流树立明确目标在清华大学的一场“大师面对面”专场活动中,近名北京的师生与9位国际数学、物理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展开对话交流。台上,学生代表们讲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并就感兴趣的话题向科学家发问;观众席中,科学家们给予耐心解答。图为一名学生在“大师面对面”活动中与科学家交流。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大会期间,除了专业的学术报告外,主办方还设置了多场青少年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活动。“我们希望年轻人们能通过此次大会积极与国内外一流学者交流,让他们看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水平达到什么地步,从而树立明确的目标。”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教授表示。“与世界著名科学家交流,倾听其演讲,对年轻人有很重要的启发。”丘成桐回忆,“年我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听了菲尔兹奖得主大卫·曼福德的演讲,这对我来讲是一辈子的重要记忆。”图为丘成桐教授在“大师面对面”活动中与学生交流。(清华大学供图)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在会上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的肯定和信心。他说,中国年轻人“非常聪明”,“其实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帮助,在大学课程里能学到一些最新的东西,能遇到一些不错的教授,而且鼓励他们发挥好奇心与研究精神,这种成长就会跟以前不一样。”养成“提问”习惯发现“科学之美”面向未来,数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对此,菲尔兹奖得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在论坛上表示,除了那些仍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外,最大的挑战是“数学家的培养与教育”。他认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教科书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会让很多人觉得数学很无聊,也让孩子们离数学渐行渐远,无法尽情享受数学的乐趣。”图为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数学论坛上,几位数学家正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在清华大学,比尔卡尔经常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相互提问并展开交流。他认为“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思考。“养成提问的习惯对数学家来说至关重要,提问其实是你在探寻新的可能性,还会设想下一步能做什么。这种习惯最好在学生时期培养。”他说。“数学是一门非常美丽的学科,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用一生探索和学习。”菲尔兹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教授马克西姆·孔采维奇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数学之美”,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不懈地去持续探索。营造包容环境促进合作共享基础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基础科学发展,使其发挥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成为科学家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4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