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初心筑梦前行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rq/nx/272675.html

李娟,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后,通过学校“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入职物电学院,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承担《大学物理》《普通物理Ⅱ》等课程教学任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荣获年度校级优秀教师;作为科研工作者,她踔厉奋发、研精覃思,勇于挑战“无人区”,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级横向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篇。李娟不断践行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教师岗位上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收获人生的成就与辉煌。

站稳讲台初露头角

站在讲台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是李娟博士毕业后选择高校工作的原始动力。从一个校园走进了另一个校园,身份却发生了转变,初入职场,李娟深知自己处于教学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和理论研究,但缺少教学实习的经历,缺乏系统学习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心教书传知识,不忘育人明事理。”看似通俗易懂的一句话,实则隐含着诸多不为人所知的辛劳与责任。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李娟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来备课,短暂的两小时背后,是她三四天准备出来的结晶。“想站稳高校讲台,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要有思想性、逻辑性、故事性和信息化,在教学中要善于讲故事。第一年工作特别忙,基本上每天都要到11、12点才能睡觉。”这是李娟刚刚入职时的常态,因为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备课上,李娟不得不暂时延缓手上的科研项目,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事业上。

李娟一直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她时刻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反复思考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课后与学生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完善与精进的课程取得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努力是会被看见的,李娟在教学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被评为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上课之余,当李娟发现那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时,也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及时提供学术领域上的帮助,引导他们对科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李娟眼中,学生如同一条条电路,在连通过程中,每一个分流口都是一次大的拐点,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特长趋向,才能引导他们流通向正确的道路,最终亮起成功的光线。

令李娟印象深刻的是收到学生的紧急求助,需要她指导一项实验参加比赛。虽然离比赛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但李娟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工作。她指导该生进行各项实验,不厌其烦地对项目内容进行修正和创新。当得知比赛失利时,她第一时间安慰学生:“一次失败并不能否定你的努力和付出,只要你愿意,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攻坚克难路上的好搭档。”质朴的话语中满怀关心与安慰,让学生鼓起勇气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入职两年来,李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她说,教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

筑梦科研矢志不渝

“对研究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出于自身的高度自律,李娟总能在第一时间就安排好其他事情,以确保自己有充足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如今科研于她而言,不仅是责任的重担,更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李娟回忆到,读博期间,她曾参与导师的一个项目,由于项目进程原因,她常常忙到凌晨过后才离开实验室。项目进行中,她也碰到过材料无法提取等棘手问题,导师十分耐心地给她讲解,帮她一起处理材料问题。导师时常鼓励李娟,科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她称导师为“恩师”,她感激恩师的无私指导,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在科研的路上,细心是最重要的品质。”李娟在博士期间曾参与过一次合成材料的实验,但这次实验却并非如往常那般顺利。团队上百次实验换来的都是失败的结果,层层累加的压力让参与实验的每个人心情都逐渐变得沉重。然而这样的挫折并未让他们选择放弃,反而转换为迎难而上的动力,激励他们锲而不舍、再接再厉。经过多次的细致检查与调整,团队成员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缩略,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大意”,从而导致了实验数据出错,最后造成整个实验的失败。这次的失败不仅让李娟感受到了坚持的实质力量,也让她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同时她也意识到,一定要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从一而终地保持细致、严谨的态度,才能为实验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李娟来到潍坊学院后一如既往地在科研领域探索,无关其他,只因热爱。她认为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便不会感到疲倦,其中产生的高光时刻也足以让自己感到自豪与骄傲。她主持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9篇学术论文、参讲学校物电学院学术活动……一点一滴,筑成李娟探索科研事业的高塔,虽过程并非一路顺遂,也常与挫折阻碍相伴,但只要能够更加接近科研的真谛,她便无所畏惧。

教学相长互助并进

李娟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定义决定着她与学生的关系。“从教两年来,我还始终都觉得自己是个学生。在教学中学习,在和同事的交流中学习,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学习,在带着学生科研时学习,教师只是一个职业标签,但在日常中其实始终都是教学相长。”因此,李娟用“亦师亦友”来定义她与学生的关系,作为“师者”,她是个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的教师。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要求是在养成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李娟表示,对学业抱有敬畏的态度将会使他们在未来处理生活各方面事务时形成分寸感和责任感。作为“友人”,李娟是在学生生活中“年纪略长的密友”,或多或少消弭掉一些年龄的鸿沟,学习用学生的交流方式与他们交流,是对彼此都获益的事。

在教学的主场上,李娟兢兢业业,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加强课堂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们积极向李娟科普网络“知识点”,交流最新网络词汇和时事热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们成为了她的“老师”。师生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互有所长、互通有无,方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如此,李娟十分庆幸自己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她认为当老师最好的一点就是能够看到同学们的热情活泼与青春洋溢,这会让她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有无限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

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克服一些条件的制约,走向正确的科研道路是李娟作为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李娟也同样收获颇丰。每一节课的认真准备、每一次实验的细心指导,对李娟来说不只是她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更是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每当与学生交流时,她不仅能够不断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与此同时,她也能在交流沟通中和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碰撞与融合,甚至从中获得灵感和思路,运用于自己的科研实验中。

在当代学习化社会中,李娟认为“平等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将会渗透师生的每一节课程之中,也将会渗透未来教育模式的每一个步骤中,培育出一批批更加敬业的教师,教育出一位位更加健康、更有才能的国家栋梁。

对科研的追求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帮助李娟成功走向教书育人之路;对潍院的热爱和工作上的勤奋努力,帮助她在为学生授业解惑的路途上继续坚持。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会继续带着初心和使命,拼搏奋斗,戮力前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4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