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需要的能力

所谓科研,简单地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规范化文字并加以传播表达的过程。对我们大学生而言,科研发表出来的论文是对大学所学的成果的检验。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学校青睐于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突出表现的学生,比如参与过相关科研项目、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等。读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术研究,如果大家能在本科阶段参与一定的学术训练,就会发现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不错的论文之后,你的科研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为自己的保研之路增加了一份保障。

从事学术研究,会对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理论构建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等有较高要求。

1.信息搜索能力

信息搜索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本身就是对大家的重要考验。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信息搜索能力主要表现在查阅检索各种文献资料之中,包括查阅专业书籍、期刊论文、数据资料等等。我们注意到,很多同学在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中文文献数据库时,不能很好地获取高质量的论文资源。

以中国知网为例,在面对一个题目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关键词定位准确后再进行检索。其次,设置好检索条件以有效地过滤掉低质量的文献,保留发表在SCI、CSSCI、核心期刊上的高质量文献,对于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往往很重要。

2.快速阅读能力

尽管在信息搜索阶段,我们已经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文献,可是手头的文献资料数量还是很大的。拿到长长的一篇论文往往令人头大。实际上,你会发现,一篇文献当中真正能被引用、借鉴和学习的观点并不是很多。拿到一篇论文,先读文题和摘要,通过摘要可以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判断该论文有无继续或者完整阅读的必要。

3.把握问题能力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在阅读书籍或者论文时,往往会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和左右,无法跳出文本发现作者的观点或者表述中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还比较缺乏问题意识。对人文社科的研究来说,很多理论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回顾前人所著文献和研究的不足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完善起来的。此外,把握问题的能力还表现在论文选题等方面,在后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

4.理论构建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

理论建构的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脑海中有了较为清晰的想法和观点之后,就需要用比较规范化、学术化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看得懂,而这就是最后写论文的过程。关于如何写好论文,后面还会有专门小节具体阐述。在行文之前,我们要把相对通俗的想法抽象为精炼准确的观点表述出来,然后设计好全文的主要框架,这就是理论建构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td/13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