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报年01月03日
作者:查日
他,今年仅29岁,却已是西藏气象局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工作仅7年,已在高原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在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达14篇。他就是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拉巴,一个在探索和拼搏中唱响青春之歌的高原气象人。前不久,他被西藏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一荣誉是对拉巴7年来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方面的肯定。年,拉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分配到西藏气象局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卫星遥感监测及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工作。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刚从离拉萨多公里远的昌都地区参加完由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西藏第二次草地普查野外观测回来。黝黑而粗糙的脸庞,加上厚厚的眼镜片和沾满灰尘的太阳帽,使他显得比同龄人苍老和成熟。“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野外科考任务。年,我在阿里地区参加了第一次西藏草地普查野外观测任务。”拉巴边脱下帽子边说。这时,笔者才发现29岁的他头发掉了一大半。后来从拉巴的同事那里得知,拉巴掉头发是因为西藏高寒缺氧,加上他长期在野外科考,经常加班加点研究科研课题,用脑过度所引起的。拉巴刚接触卫星遥感研究工作时,对这项工作是完全陌生的,这并没有吓倒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拉巴翻阅了大量卫星遥感知识和高原气象历史资料,虚心向前辈请教。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但能独立完成日常业务工作,而且能独立承担撰写科研报告、小型课题研究等工作,逐步成长为研究所卫星遥感的业务骨干。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年,他完成了西藏气象局局设科研项目“基于MODIS数据的西藏典型湖泊变化监测业务化”。这项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卫星遥感监测在西藏湖泊变化监测中的一项空白,也为当地政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该项目,拉巴还在《气象与环境学报》等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科技论文。年,拉巴完成了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立项的“西藏农区土壤湿度反演研究”科研项目。在短短几年时间中,他由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西藏气象部门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无论在课题研究、野外考察,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总会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年至年,拉巴先后十余次到那曲地区开展草地野外调查;年至年,他先后在阿里、那曲、昌都等开展牧草长势监测和湖泊水位变化野外考察,累计长达7个月。他根据考察获取的宝贵数据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在省级科技刊物上发表14篇论文。在日常生活中,拉巴少言寡语,憨厚朴实;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记不得多少个节假日,他坚守在业务岗位上,认真研究课题;记不得多少个天寒地冻的冬日,他奔波在野外,坚守在防灾减灾第一线。年至年,拉巴连续5年被研究所评为“先进个人”;年,他被西藏气象局评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在他眼里,成绩只是过往的路标,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