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财政厅关于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的安排,今年4月至5月,怒江州泸水县自然保护局和西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的野外实地调查,完整记录了这一物种从孵蛋、雏鸟出壳到离巢的过程,这也是全球首次获得该物种孵化、育雏的完整视频,为下一步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珍贵的视频资料。
白尾梢虹雉分布范围狭窄,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和云南,中国境外分布局限于缅甸东北山地和印度东北部,是一种典型的高山雉类。因数量稀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白尾梢虹雉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中,白尾梢虹雉也被列为20种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物种之一。经过初步工作,目前我们确定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段白尾梢虹雉种群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且有一定数量,是研究团队10多年来发现的最适合开展白尾梢虹雉野生种群监测、生态学、行为学研究的地点。
这次野外考察从4月10日开始,科研人员在到达白尾梢虹雉栖息地的第二天,就在海拔米以上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段先后找到两个白尾梢虹雉的巢,而此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第一次发现白尾梢虹雉的巢址是在年,并且仅有一个,是在两年多的寻找之后才发现的。这次野外考察发现的两个巢里,各有3个卵,其中一个巢已经在孵蛋,另一个巢才刚刚开始,根据观察至少还有两个巢没有被发现。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高歌:鹰的蛋比鸡蛋小得多,白尾梢虹雉的蛋有鹅蛋那么大,比鸡蛋大得多。
为了完整记录白尾梢虹雉孵蛋、出壳、离巢的视频,从宿营地出发,科研人员每天都要在山谷中艰难行进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观测点,这样的观察每天都有两次。
县自然保护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王斌:我们观察下来,隔两天它才出去觅食一回,它出来的时间很短,基本上四十来分钟,它用最快的速度吃饱后回去孵小鸡,它活动范围很小。
从王斌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白尾梢虹雉的栖息地悬崖林立,巢址就建在有突出平台的悬崖上。科研人员仅仅借助绳索在悬崖上往返,因此,测量巢的温度、大小等相关工作难度非常大。而等待小鸡出壳的过程却是艰辛中充满期待。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高歌:总的来说就是像陪媳妇坐月子一个样,差不多刚好孵化期也是28天,差不多就是一个月,就像陪着坐月子一样。刚开始见到的时候,心情也比较激动,就像孩子要出来一样,特别期待,特别兴奋,一直在那里等。
县自然保护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王斌:我们一共观察了两窝,每一窝出壳率都是%,每窝有三枚蛋,总的有六只小鸡出来。
刚出壳的小鸡不停地跟在妈妈身后玩耍,眼看着跟不上妈妈了,这家伙还会借助其他小鸡的力量往上爬。出壳的第二天,小家伙们就想跟着妈妈飞下悬崖。
县自然保护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王斌:才一天,它居然就从悬崖飞下来,我们目测了一下,估计有12米左右飞行距离,说明这个小鸡生存能力真的太强了,比起家鸡厉害多了。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韩联宪:高山上的雉类,它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恶劣,幼鸟要更早的具备飞行能力,白尾梢虹雉的幼鸟在一出壳的时候,翅膀上就已经形成了小的飞羽,中低海拔的雉类刚出壳的时候,翅膀是毛茸茸的,基本上还看不到这种飞羽。
不过,由于还没有建立恒温机制,小家伙们玩不了多长时间,就得躲到妈妈身下取暧。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韩联宪:它只能出来活动几分钟,一冷了就躲到母鸡肚子下面取暧,这个过程要持续到一个月到两个月,这个小鸡才会建立起恒温机制,两个月以后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恒温动物。
据韩联宪教授介绍,白尾梢虹雉属濒危物种,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非常狭窄,仅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狭小的高山区域。在国外仅仅是印度和缅甸两国跟中国交界的地区,分布区域非常局限。我国从年起展开对白尾梢虹雉的研究,先后历经四代科研工作者30多年的努力。但由于条件限制,过去的研究仅停留在对白尾梢虹雉野外生活的观察,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不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准确的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再加上这一物种生活的环境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能够找到一个巢已十分不易。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韩联宪:从研究的设施设备来讲,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全球首次拍到白尾梢虹雉孵化、育雏的视频,非常珍贵的视频资料,对今后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视频数据。
年10月-年5月,研究人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个样区布设了5次84台红外相机,在收回的64台红外相机中均没有发现白尾梢虹雉的影像。而这次为期45天的野外实地考察,至少发现有5对10只白尾梢虹雉个体和几只亚成体,属白尾梢虹雉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所拍摄的视频资料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去研究中的某些结论。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韩联宪:过去的研究认为,白尾梢虹雉只会用嘴啄地,不会用脚刨,这个视频资料记录了多次白尾梢虹雉不论是雄鸟雌鸟都用脚刨食的行为,这就纠正了过去科学观察上的错误的结论。
白尾梢虹雉的栖息地有冰川、高山湖泊,也有大量的高山花卉和重楼、贝母等名贵药材。近几年,周边百姓上山采药、采野菜的情形在春夏较为普遍,导致管护难度加大,偷猎白尾梢虹雉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在这个新分布点上,科研人员安放了红外相机,一方面收集种群数量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监测人为活动情况,为下一步的管护提供参考依据。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韩联宪:第一控制偷猎,第二为当地社区寻找替代生计,减缓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第三加强对这个物种的研究,只有把这个物种的生态行为、栖息生地的需求弄得越清楚,那么我们制定的保护措施越有针对性,越有效果。
白尾梢虹雉雄鸟
测量白尾梢虹雉巢址
蹲守拍摄白尾梢虹雉巢
巢址
孵蛋中
雏鸟
离巢
离巢前的最后一次抱雏白尾梢虹雉
主要食物贝母
主要食物尼泊尔绿绒
生境
(摄像:王斌杨权文稿:胡陈兰)
特别鸣谢
资料提供: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王斌
整理编辑:新锐先锋国际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欢迎各位投稿!
投稿邮箱:zrbhq
nrchina.org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