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如何理解《意见》的改革框架,其中又有哪些亮点?
意见发布:改革体制,释放潜力
首先,《意见》是对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早在年10月,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10月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在第六部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我们认为,在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创下新低、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犹如一颗定心丸、一针强心剂,意味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有望在未来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增强中长期经济动力。
《意见》共有9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至第六部分提出了五大领域改革的方向和举措,五大领域分别是: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要素配置、政府职能、保障民生。第七至第九部分提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即:对外开放、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以下我们将针对每一部分作详细分析。
市场主体:优化国资,打破垄断
如何明确市场各主体,尤其是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关系?《意见》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一是国资自身定位:优化国资布局,有进有退,核心是根据领域设定目标。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做强做优做大国资,防止国资流失;而在充分竞争领域,提高国资收益。同时完善国资监管,促进国资保值增值。
二是国资民资关系:推进混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核心是建立激励机制。在充分竞争领域,探索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优先股,强化国资收益功能。支持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改革自然垄断: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核心是竞争和市场化。提高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严格监管自然垄断环节,加快实现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具体行业包括:电力、油气、铁路、邮政、烟草。
四是支持非公经济:营造制度环境,核心是放宽市场准入,破除障碍和隐性壁垒。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同时,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完善民企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企直接融资支持制度。
这一部分有三大亮点,值得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