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失眠让你迖到先睡心,后睡人,心身皆受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609/4636741.html

风美茵(中国.香港)

香港注册中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心理医学博士

国际古琴养生学会常务副会长

世中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本文从中医心理学之音乐疗法和移情易性法,以致为持续奋斗在战“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居家隔离的人员,而需要改变一下过往繁忙的生活方式,透过听听古琴音乐转移或分散思维的集中点,免于郁结而摆脱不了不良的情绪,帮助你宁心入睡,增强免疫力,对抗新冠肺炎。

1.1

回归“心静”的自已

古琴音乐就如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特点“留白”。它所有的奥妙就在于它音与音之间的留白。留白即空白,它好像什么都没有,又好像包涵了所有韵味地回荡着,与《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完全符合现代心理学精神健康的标准;并对我们现代人相符调整心理状态。给予我们内心也感受到空白的空间,让我们的神气流动,导气流畅,引神至和。抚琴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和’的境界,这个‘和’所以通过琴音,使人与天地接通,使人与人之间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其实一首美的音乐为什么能够震憾人心?是因为它来源于人性的美好,来源于宁静的心灵。人性的美是通过心灵的修炼去掉私心杂念而得到的,因此创作真正的音乐,就是修炼心灵的过程。所以,从而道教的“修心养性”的至善境界入手进行治疗与转化,也就是从最根本处着手的方法,因为正能量可以同时到达心(听古琴音乐)、身(感受琴弦的频率震动)、灵(内观自己安静至善境界)的三个层面。那就是身心灵三者的平衡结合,就是中医学之“天人合一”的精神。

在繁嚣的香港,我们香港人每天生活都是忙忙碌碌,我偶然也许不知道忙碌的目的是什么,各种各样负能量的新闻,带给我们香港人很多浮躁和负能量,很多身边的香港朋友不明白我,这种重复学习枯燥的古琴,到底干什么呢?但实际上,当我通过静坐让自己放松下来,再通过指尖的勾、挑、抹、剔,让自己凭借耳朵的“听”和眼睛的“看”进入古琴的世界里,通过专注去听每一个声音,让我安静下来去捕捉每一个声音的细微变化。我发现:自己担心生活的负情绪慢慢安静下来,通过日复一日学习古琴后,静坐和抚琴达致修炼自己的心性,由此我慢慢开始有了和自己联系的渠道,可以和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入对话,找到自己想要的精神世界,知道自己当下的人生状态,清晰地知道自己当下的精神世界需要做什么?不需要想什么!再沉淀心阅读哲学的书,明白哲学家提倡“在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体会到:“琴是安静你的心,继而进入内心,觉醒自己的心”,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平心才能静气,只有静气才能干事,只有干事才能成事。只有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心身平衡,就能营造一种和谐,积蓄心中一种底蕴,成就悟道一种境界”。当我实践抚琴与静坐同行共修,而这种让我感觉非常愉悦,这种愉悦感又会让我醒悟所追求的人生,其实原来通过去听古琴和抚琴的过程,去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及对抗繁嚣生活上的负能量。

1.2

古琴是安静心灵的重要圣器

古琴不是娱乐,不是普通音乐,不是通俗的艺术。古琴最重要作用是用来涵养心灵、安静心灵的重要圣器。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括地说明:“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

所以“琴用来安静你的心”,这就是“琴道”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古代是有很多古琴曲如《鸥鹭忘机》,就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人鸟相和,空灵静远、撇开烦恼,让人忘却心机。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劝喻人莫生机心;“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忘机”一词旧作“心无纷竞,淡焉光明磊落焉”的样子;而从积极方面来理解,应当是一种积极乐观精神的体现。《五知斋琴谱》后记中说它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该曲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古人不仅仿鸥鸟,退隐田园,闲适而生,而且还赋予它善知人意的灵性,于是有李白“心静海鸥知”的佳句。听完这个琴曲能够让人安静、恬淡、悠远、超越的感觉,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静、远、淡、逸”,这就是“琴道”的核心价值。

因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lw/11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