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安排,教务处培银主任建议我为新教师提一些建议。谈点什么呢?我想了想,还是谈谈“青年教师生涯发展规划”的话题吧。下面我就以“老师,不能停下手中的笔”为题,谈谈工作以来的几点体会,希冀对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们能有所启发。
一、新老师要做有心人
作为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烦了很多神,生了很多气。但我们思考的却很少,其实我们,只要多做有心人,有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重视课下注释的学习》(《师生之友》报教育局主办)
《屏上谈兵》(《宿迁日报》教育版)
年9月,初登讲台的我教学初一语文,学生不肯做笔记,没有事干,不愿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其实注释很重要,知识面很广。涉及到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字音字词、名句出处等,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但初一学生没有看注释的习惯,我经过了解发现,学生们不愿看“课下注释”主要原因是小学课本从来没有课下注释,当然学生没有看注释习惯。所以我想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要调整好学习习惯,做好从小学向中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教后感《要重视课下注释的学习》。投寄给《师生之友报》(淮阴县教育局主办),后来果然发表。
年下半年区教育局提倡电教,李鸿康校长、教育局电教装备室王敏主任带领我们到南吴集中学参观学习电化教学情况,回来时路过泗阳新元中学,我在校长室翻看报纸,发现《宿迁日报》有“教育园地”栏目,上面登载了不少老师教学论文,后来我就写一篇关于谈使用电教手段作用的电教论文《屏上谈兵》投到《宿迁日报》社,两个星期后,果然收到稿费和报纸。
二、新班主任要勤动笔
我在淮州中学工作16年,连续做了16年班主任,我体会到:做班主任一定要勤动笔,多写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性文章,尽管班主任比一般老师要忙得多、吃苦多,但感受也多,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因为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手里面都有一份生机盎然的试验田。
《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淮海晚报》.5)
《转化内向型学生的几点做法》(《淮安人口报》.6)
《感受家访》(《淮安日报》.4)
《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思考》(《盐城师院学报》.第2期)
《中学生礼貌状况调查》(《淮阴师院学报》.第1期)
《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是年5月我在《淮海晚报》发表的教学随笔,在做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班会课让给学生开,不但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尝试着让值周班长开班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班级常规管理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进步,在学校、县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我班常有学生获奖。如届初三4班的班长张小会,届初三2班的班长张小苏,届初三1班的语文课代表陆叶,届高三4班的班长娄涛,届高三2班的班长沈昕等等。这些同学由于有组织班会课的经验,他们在主持班级、学校的文艺节目、国旗下讲话等大型活动中都能得心应手。后来我又围绕这方面的主题写了篇教育随笔《台上有个主人,台下育个主任》发表在《淮安日报》上。
年9月份我班来个复读学生史某,性格内向,上课从不抬头,作业不肯交,老师找谈话也一声不吭,他还时而不时地出走。后来我就向老教师们请求支援:到底怎么办?通过适时的鼓励、排座位以及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终于转化了该生,该生后来变得活泼多了,性格的变化带来了成绩的显著提高,中考时以“计划内”的成绩考上了淮州中学高中部。那年暑假我就写了一篇体会性文章,题目叫《转化内向型学生的几点做法》发表在《淮安人口报》上。
做班主任的老师,可能都有“家访”的经历。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在校的表现可能多是表象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家教水平,尤其是孩子在家表现通过老师上门家访可能就会一览无余,了如指掌。年我班有个学生王某,家住棉花街上,棉花中学毕业,头脑聪明,会写作文,字也很漂亮,就是贪玩、好动、朋友多。并且经常与不肯学习的同学打成一片。王某成绩曾因此一落千丈,由班级第五名,跌到班级第30名。找他谈话,要求他少交朋友,结果无济于事。后来我利用双休日,骑着自行车到棉花去家访,经过家访,得知其父母是在街上做生意的(卖肥膘肉),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督促孩子学习情况;另外,又从父母处得知,因为他成绩好,有位南京籍的同学家长为了和他拉关系,曾给他买了几件衣服,并在春节期间带他到南京玩了好多地方。王某本人对此一直感到内疚,好像欠了人家很多东西似的,于是就整日陪着他们玩,天天和他们泡在一起。得知情况后,我就立即会同该生家长做工作,教育他:同学间的交往,应是学习上的交往,感谢人家可以通过帮助对方学习的途径,如若再一直这样玩下去,不仅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经过开导教育,王某一改如初,成绩又恢复到班级前列,年以的高分考上了东南大学,他的几个“玩友”,学习也有很大进步。我想他们高考能取得成功,和我适时做工作以及那次家访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以此为题材写了家访个案《感受家访》,发表在《淮安日报》上。
《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思考》、《中学生礼貌状况调查》都是我做班主任的心得体会文章,前一篇发表在《盐城师院学报》,后一篇发表在《淮阴师院学报》上。
三、班主任工作要机智、科学。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健康等方面负责,就连学生的言行举止、待人交友也要正确引导。除此班主任还要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和业务进修工作。
《量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群体素质》(《德育天地》省教育厅主办)
《班级管理的实验构想》(《淮阴师训》)
《“严格”的道德标准》(《淮安广播电视报》)
《班干部的选任和轮值制》(《新淮阴》)
《新、细、实——学生评语撰写的基本要求》(《淮安日报》)
长期以来,我们曾经提出过不仅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班级量化管理成绩;不仅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群体素质的设想。但由于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学生一直是被全频道控制,自习课一直由班主任老师“包场”,班级的件件事都是由班主任充当主角。这存在着明显的弊端:①班主任负担过重,花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太多,业务进修时间大大减少;②由于生数多,学生自身素质差异,件件事情都由班主任过问,但仍做不到对全体学生都负责,对学生全方面都负责;③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因为学生一直是管理的客体,缺乏充当主角的机会,虽然练就了“守纪”“文明”功夫,但若遇突发事件,老师如果不在场,则表现为“没有主见”“依赖性极强”。因此我想,若能把班级工作量化、细化为若干类,分解到班级相应的同学身上,就能达到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效果。年暑期我写成调研文章,后来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杂志《德育天地》刊发了此文。
年暑期过后,我又接手一个新班级,我就尝试着把我的设想在高一(4)班做试验,一学期下来,效果甚佳,无论是班级文化成绩,还是量化管理都在同轨中名列前茅。后来我就写成《班级管理实验构想》投稿到淮阴师范学校《淮阴师训》编辑部,此文又得已发表。
《“严格”的道德标准》这篇文章写作背景是年我校一名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师生顶撞现象,后来,老师处于被动不利局面,不但受到家长的敲诈,又受到学校的批评,其实这位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作为班主任的我,当时有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就写成了《“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自勉,《淮安广播电视报》发表此文。
年5月,负责党员发展工作的我在整理学生党员档案时,发现一名学生预备党员履历表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做了十二年班长。我在佩服这位同学的同时,又为他所在过的班级其他同学而深感“不平”,为什么?因为他们失去了做班长、锻炼自己的机会。当时我就想,班干部不能终身制,要进行选举,并最好实行班长轮流值周制度。我就尝试着这样做,结果效果很好,班级凝聚力大大加强,高考时也完成了学校下达的辉煌指标任务。我把我的想法写成了《班干部的选任和轮值制》,后来《淮海晚报》“教育园地”栏目发表了此文。
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但重视语文老师给自己作文评多少分,更重视语文老师给自己写的作文评语。同样,学期终了的《班主任评语》更会引起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中科公益爱心白癜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