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科研水平在哪个档次要论文水平还是科

来源:恒祥咨询,作者:王孝养博士

你的科研水平在哪个档次?

我在国内工作时,曾参加过一些科研成果鉴定。可每次都要有该成果是国内先进水平还是国际先进水平的评语。在美国这几年的观察发现,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对科研水平评价用类似的用语。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不应该有国际、国内、省内先进或领先水平之分。只要是这类研究成果必须是国际上不清楚或没人做过的。如果已经清楚,再发表这样的成果应归为重复性或验证性研究。所以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都应该是“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对于纯应用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产品,通常是以专利的形式来表现该应用成果的原创性。对于此类成果根据填补空白的级别分为国际、国内、省内、市内、甚至公司(厂)内领先或先进水平都是可以理解。只要对人民有用,或有商业价值,其他国家做出来了,在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前提下,再做出类似的产品也还是有价值的。

在这里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档次的理解。我把科研比作一颗大树,把科研水平分为:

1)开创性的研究:

这类研究通常没人做过,其成果可开创一个对人类影响重大的领域。就像将要长成大树的树根,这树根可长出树干(发展性的研究),树枝(跟踪性研究)和树叶(验证或重复性的研究)。比如,诺贝尔获奖的成果: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为寿命和癌细胞的永生化机制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

2)发展性的研究:

已经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刚起步,而且许多方面未弄清楚,这类研究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没有这类研究,开创性的研究有可能在星星之火刚燃烧起来的时候被灭掉。应该说这类研究为开创性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和延伸。就像树的树干,它会在此基础上长出树枝和树叶。

3)跟踪性研究:

在已有的发展性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和细化。它们支撑着开创性和发展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相当于科研之树的许多树枝,它们是树叶的基础。

4)验证或重复性的研究:

这类研究多在他人的基础上重复或验证他人结果的正确性。在基础研究的领域,这类研究的水平档次较低,也很难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但这类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使人们更加确信开创性科研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就像科研之树的树叶,它们是树木生长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现实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科研中,开创性研究是极为少见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多数研究为发展性和跟踪性的研究。而在科研不是很发达的国家,而更多的是验证或重复性的研究。

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科研条件和科研基础也有好差之分,科研体制有优劣之别,不管你/他是科研之树的树根、树干、树枝还是微不足道的树叶,只要做的是真科研,而非造假的科研,都对科研事业有推动作用,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要论文水平还是科研水平?

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评价,是每个国家都要做的事,不然就不会有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的职称之别了。在中国国内,不少大学或科研单位常常简单的将论文水平作为评价科研人员工作的主要标准,记得90年代有的学校就奖励每篇SCI论文1万元,近年来又加上了影响因子。职称或博导硕导资格的评定也离不开论文。这些唯论文为上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其直接的结果为:

1)导致了国内论文成灾,还有不少是造假论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还污染了学术环境,

2)导致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论文大国,却不是科研强国的尴尬局面;

3)不少科研人员找窍门发论文,如同样一个信号转导途经的研究在胃癌方面写了篇论文,换个肿瘤在脑癌又发了一篇论文,最后发了不少论文,甚至也有不少高水平论文,但在国际学术界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或学术地位。

对于上述恶果,究其根源,就是国内科研评价体系过度重视论文而忽视科研水平的评价,或者把科研水平和论文水平混为一谈。

在往下讨论之前,首先来看看如何界定科研水平。科研水平由高到低分为:

1)开创性的研究:这类研究通常没人做过,其成果可开创一个对人类影响重大的领域。

2)发展性的研究:已经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刚起步,而且许多方面未弄清楚。

3)跟踪性研究:在已有的发展性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和细化。它们支撑着开创性和发展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4)验证或重复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多在他人的基础上重复或验证他人结果的正确性。

再来看看如何界定论文水平。以影响因子(IF)来判断论文水平,在同一专业还可以比较,在不同专业就没有可比性了。热门专业的杂志IF比较高,冷门专业IF则较低。因此,以杂志的级别来衡量论文的质量比较合理些。论文的水平可分为:

A)顶级杂志论文:如Cell,Nature,Science(CNS)系列杂志;

B)一流杂志论文:如PNAS、GENESDEVELOPMENT,JCI等;

C)本专业一流杂志论文,比如肿瘤专业的CancerResearch、生化专业的JBC,MCB,病理专业的AJP等;

D)本专业较好杂志论文,如肿瘤专业的Carcinogenesis;

E)低水平杂志论文。

论文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关系:

1)论文水平与科研水平是有关联的。

高水平的论文更强调论证严谨和论据的充分、结论的可靠性,以及良好的论文写作技巧。经过同行评议的科研论文的发表,能反映作者的科研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是很困难的。这也就为什么常有些民间“科学家”号称发现了什么“定律”。由于这些人没有基本的科研能力,所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推敲。

2)论文水平不完全等同科研水平。

由于论文的水平更取决于论据的充分程度,而科研的水平强调创新的程度。因此论文的水平不能等同于科研水平。我们可以到顶级杂志CNS上查以一下所发表的论文,多数属于发展性和/或跟踪性的研究,真正的开创性研究极少。创新性很强的研究即高水平的科研也可能发表不了高水平论文,最典型的例子是年获诺贝尔的成果--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的原始论文,最初被顶级杂志拒稿,最后发表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志MethodsEnzymol(IF=1.(年),年起不再被SCI收录)。其原因可能是开创性研究因为太新不易被编辑和审稿人接受或者是由于可参考的资料太少,无法把实验结果做得足够完美。

科研的最高层次是既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又能做出高水平的开创性的科研。不过,这只有极少数天才科学家能做到。比如,年因端粒酶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CarolW.Greider,她的论文多在CNS或PNAS杂志上发表。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也许他(她)们发表的论文档次一般(比如发表在本专业领域较好杂志),但如果他们数年如一日在某个方向持之以恒的研究下去,就可能在国际上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在当今中国浮躁的科研环境下,非常需要一大批这样的科学家。

总之,我认为对于刚入门的科研人员如博士生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评定主要依据论文水平来确定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期的科研人员尚需要导师的指导,无法开辟自己的研究方向。论文的质量能反映其科研的能力和潜力,而数量则代表其工作量或工作努力程度。不过论文发表的水平应受到PI的把关。

对有自己实验室的PI来说,科研水平应该是他们的主要评价标准。通过高质量公平公正的同行评议,根据一系列论文来评定其科研创新性的层次、成果的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以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或学术地位等,以此来鼓励科学家静下心来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王孝养科学网博客:







































百癣夏塔热片湿疹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