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华理小研们,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开始,你们在家中?在实验室?还是在路上?不管在哪里,想必近期,你一定被“大华理冲入全国一流高校名单,位列15位”等消息刷屏朋友圈了吧。今天,妞妞就来用数据告诉你,我们大华理的科研实力!妞妞近日根据我校新闻网上报道过的年1月-12月期间的部分重大科研进展和高水平论文情况!虽然仅仅是根据新闻网,而且由于时间仓促,本图文数据仅为不完全统计,但妞妞依然被吓到了呢!明显感受到了师兄师姐的学术霸气……
下面请看表单统计,以及妞妞的解说:
材料学院以AdvancedMaterials单篇影响因子最高,化分学院以9篇Angew.Chem.Int.Ed.,4篇J.Am.Chem.Soc.总计20余篇高水平论文数量最多,而校长钱旭红院士研究团队则为药学院抢下2篇J.Am.Chem.Soc.,当然在Nature子刊方面,材料学院杨化桂教授、机动学院王健农教授、药学院叶金星教授各有1篇大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
下面请看详细的论文情况,标题中的时间仅为新闻网报道发布时间。各位华理小研们,准备膜拜吧……
1.AdvancedMaterials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施剑林教授和李永生教授(年4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施剑林教授和李永生教授带领的低维材料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介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以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在“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以“MonodispersedandOrderedLarge-PoreMesoporousSilicaNanosphereswithTunablePoreStructureforMagneticFunctionalizationandGeneDelivery”为题的研究论文,是青年教师牛德超博士继去年在“AdvancedMaterials”(,25,-)发表论文后,又一篇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论文。
2.J.Am.Chem.Soc.药学院钱旭红院士研究团队(年12月)(JACS连续报道)
药学院钱旭红院士研究团队围绕荧光探针的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生物特异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在分子识别受体、荧光传感模式、特异生物性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连续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报道。
荧光信号的开关机制是探针的设计关键,杨有军副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荧光探针调控机制,即让待测底物触发一个级联反应,并在检测体系中原位生成荧光染料的推拉电子共轭骨架,他将该方法命名为“共价组装法”。基于该思路,杨有军副教授最近设计了一个可检测沙林类似物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相关结果“Aconcisecolorimetricandfluorimetricprobeforsarinrelatedthreatsdesignedviathe“covalent-assembly”approach”发表在J.Am.Chem.Soc.(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