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银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科技论文写作培训

年3月5日,深圳市张海银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在翠园中学三楼行政会议室召开。

张海银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员林建芬老师做了进行分享汇报,报告主题为《理科教师教研工具的变化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新手教师分享50篇论文写作投稿的心路历程》,汇报活动分为教师专业化轨迹、教研工具及其分类、教研工具的组合使用和中学教师论文写作与投稿经验4个微分享主题。

首先,林建芬老师以看《熊出没》动画片的感悟出发,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中人们只能使用简单的石器刀具到中国古代鲁班发明锯齿到到熊出没影片中的锯刀,再到大型的剧木刀,直到现如今大规模的林业操作机械,工具始终在变化,磨刀不误砍柴工。放眼于教师教育教研领域,教研工具的变化太快了,从最初只有教材、大纲,一步步发展到现今教材、教辅、课标、实验器材、先进教学设备、互联网+、期刊等。教师教研工具在不断变化,教师专业化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从梳理师范院校中教法教授,如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青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的研究主题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培训工作与教研能力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无法避开的话题。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在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项目及华南师范大学“专家进课堂”教师培训项目中,逐渐探索教师二次发展的有利途径,认为年轻教师主要基于课堂在科组中成长,而工作8~15年的骨干教师在大量课堂经验的积累上,需要实现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不但要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提高科研能力。但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展开教学研究,如何帮助这些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走出高原期呢?钱教授首次提出实现教师二次发展的“1+8套餐策略”,以“做1件事,形成8个成果”的理念,要求以1堂公开课为抓手,完成8个微研究,以教师教学为本,为教师二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切实的行动方案,同时成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由此可见,熟手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研工具和方法。

林老师在华南师大本硕连读期间,师从钱扬义教授,深得钱老师教诲,在2年读研求学和2年入职工作期间,既有学业任务、求职压力,也有教学工作和升学压力,在短时间内还能有4个国家专利+1篇SCI论文科研成果和1本专著+30篇论文的教研成果。

林老师认为自己短时间内还能有这样的产出,离不开钱教授教会他们的教研工具,更离不开读研和工作时候遇到的各种教研平台。林老师认为教研平台太重要了,这些平台包括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各类教研活动、虚拟交流社区,比如,读研时候的导师恩师、入职后加入的各类工作室主持人和专家,共同进退的团队通过任务驱动、头脑风暴、讲座汇报、教研活动、比赛晒课、培训交流以及微博网站、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行政助理管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