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西北双一流高校,上半年科研成果可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在我国,绝大多数“双一流”建设高校驻地均在经济强劲、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其依托城市发展的“名声“,吸引了优秀的教师及学生,吸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学校建设中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在西北农村,有一所“双一流“高校,扎根杨凌,甘于寂寞,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我国西北旱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所高校名字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是除中国农业大学外,第二所曾入选“”建设序列的农林类高校。

在年上半年,西农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在此盘点几项:

1.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

小麦是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25亿人口提供主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条锈病是气传性的真菌病害,具有易传播流行特性,是小麦头号重大生物灾害,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我国一直是发病最重的区域,建国以来先后发生过8次大流行,防治后仍累计损失小麦产量亿公斤,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所以条锈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农作物病害。

为此,西农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并通过敲除感病基因,使得小麦不易遭受条锈菌的侵染,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极大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该成就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通讯作者为西农王晓杰教授和康振生院士,西农博士后王宁,汤春蕾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樊昕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cell》为国际公认的生物科学类顶级期刊,年创刊,年影响因子为66.85,JCR分区为1区。

2.解密家禽基因组的“黑匣子”,构建了鸟类中的第一个基于denovoassemblies的高质量泛基因组。

西农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鸡泛基因组领域的成果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上刊发,该成果通过对世界范围内15个家鸡品种的20个个体进行基因组从头组装,构建了鸟类中的第一个基于denovoassemblies的高质量泛基因组,并补充了相当于目前参考基因组15%(MB)的缺失序列,解密了家禽基因组的“黑匣子”,为鸡乃至鸟类基因组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贡献。

《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为国际公认的生物科学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顶级期刊,年创刊,年影响因子为8.80,JCR分区为1区。

3.发现并揭示了参与线粒体RNA加工的PPR蛋白RTP7及其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

西农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在植物广谱抗病性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在《ThePlantCell》发表。目前对mROS在植物免疫调控的研究十分有限,该研究发现并揭示了参与线粒体RNA加工的PPR蛋白RTP7及其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系统证明了线粒体活性氧(mROS同类性。活性氧(ROS)是植物抗病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ROS既可作为毒性分子直接杀死病原菌,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激活免疫信号通路。

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RTP7开展包括马铃薯在内的重要粮食作物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ThePlantCell》为国际公认的生物科学类,植物科学顶级期刊,年创刊,年影响因子为12.09,JCR分区为1区。

4.揭示了新型双功能配体在分子间远程C-H胺化反应中起着关键决定性作用。

西农化药学院纪克攻教授课题组在配体原创性设计合成及其辅助铜催化C-N交叉偶联研究反应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在《ACSCatalysis》上发表。分子间的C-H胺化反应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其中羰基衍生物的分子间远程C-H胺化反应是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新的合成策略来解决这一科学问题十分必要。该课题组研究揭示了新型双功能配体在分子间远程C-H胺化反应中起着关键决定性作用。

《ACSCatalysis》为的化学类顶级期刊,年创刊,年影响因子为13.70,JCR分区为1区。

太多太多的成果,在此不一一列举,它们包含着西农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辛辛苦苦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15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