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那些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则可以成为我们科研生活中的一个起点。怎么说呢,凭借着这些问题,我们才会去思考解决之道,经过漫长的求索之旅,我们最终会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给出解决方法。通过这些,我们也算是为社会的生产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我遇到的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在汽车碰撞仿真当中,我们需要一个材料的本构模型,而国内的这个材料都是买来的材料库,据业内人士透露,那是不太准的,而且十分贵。我接触到的关于宝马所应用的材料,他们是自己做的材料库,当然我们是接触不到的,因为都是加密的。类似碰撞这种工况,所用的材料都是高速拉伸得到,而不像平常的准静态拉伸,它们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高速拉伸,咱们国内用高速拉伸机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能用的,曲线抖得非常厉害,哪怕是做了某种形式的滤波,也是不准确的。而德国老专家,他们用到的方法,或者说经过一整套拉伸的工艺得到的曲线,却是非常光滑的,是可以直接用的。这种方法,也是供应商在给做。拉出一条曲线,可能需要几天。时间要花在精准地制作试样,装试样也是要有特别的方法。而这个老专家,可以说一辈子都是在与这个拉伸打交道。他把这个事情做准了,然后宝马的仿真水平才会非常稳。咱们国内的状态会与这个非常不同。有些整车厂的材料库是绑定在仿真软件上的,有多少个核就要有多少材料库,非常贵。有些整车厂用的材料库是不带失效的,所以在结果判定上,自然就少了很多底气。材料要带失效,焊点要带失效,螺栓要带失效。可以说,很多基础的工作,都是需要一些不计名利的人来做的。一步一个脚印我们需要项目去快速地评一些东西,进而拿到钱。这么踏踏实实地拉件?或许在中国什么也拿不到。这个得到曲线的速度,也许就要被领导批。问题说完了。说说我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我首先要了解一些国内材料库的具体情况,至少在科研圈子里是怎么样的。我要做一些调查工作,然后写出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我与之前的同事聊这些的时候,我心里就冒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在企业里,是没法做系统的科学研究的,毕竟企业是为生产,不是为了科研。现在我能到科研一线来,所以有了这样的条件,可以去做这件事情。搜索的关键词就是:车辆碰撞仿真材料。并没有像想象那样顺利就出来自己需要的文章,要慢慢来挑选。有时候我也会去找一些博士的论文来看,他们很多已经做了比较完整全面的综述。查到的文章,我还要将它们进行整理,将需要用材料按照关键词分类,这样便于以后的检索。具体下步应该怎么做,以及会做到什么程度,待下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