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科学报》记者韩扬眉
3月8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RangaDias宣称其团队实现了近常压下的室温超导。
当时,作为国际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先驱者,82岁的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挤”在会场的第三排,现场听了Dias的研究报告。回到实验室后,他立即开展相关实验。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朱经武虽然有很多疑问和不解,但对室温超导未来依旧充满乐观,他希望这不是“人为数据操作”后的结果,更希望这是“少有的大发现”。
他认为严谨和认真是科研最重要的态度,也批判过度追求影响因子给科学界带来的不良风气。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在“扎实地冒险”。
朱经武。图源:香港科学院网站
“Dias团队的操作思路是正确的”
《中国科学报》:您在现场听了这场报告,现场是什么样的?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朱经武:此前,主办方可能没有想到人如此多,安排了一个只能容纳人的房间。外面大概还有50多人要进来,一开始秩序有点拥挤,我坐到了第三排。
国内对科学发现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事实上,6个月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Dias教授实现室温超导的信息就已开始流传了。
我想这次宣布有两点重要的事情。一方面,超导温度到了室温;另一方面,压力可以降到1个GPa。过去,在科学上这都无法实现,假如被证明是正确的话,是很了不起的。
《中国科学报》:这一新闻爆出后,专业人士几乎都持谨慎观望甚至深表怀疑的态度。最近,国内的几个著名超导研究团队陆续发表了相关重复实验结果,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的结论。您团队是否也在重复实验?结果如何?
朱经武:我们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希望能检测报道中几个关键结果的重复性。
《中国科学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