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研后浪养成计划广州日报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3/95869.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中国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数据也显示,项目负责人年龄正在不断年轻化,青年科学工作者后浪推前浪。

中国博士的毕业年龄一般在28岁到30岁之间。青年科学家的科研生涯第一步最需要资源和平台支持。而35岁是科研路上一道槛,它决定着能否在高校拿到长聘教职、能否申请国家青年基金等重要人生节点。目前诸多人才政策将支持对象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广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称青托工程)却与众不同,该工程支持的是32岁以下的人才。在最近结项的广州“青托工程”中,入选工程的20名青年科技人才历经了两年的托举期,其中有11人次分别入选国家、省部、市级人才计划,8人晋升为副高级职称,1人晋升为正高级职称,4人走上了单位领导岗位,共发表高水平论文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一批年纪轻、资历浅、名气小却又才华横溢的好苗子获得“雪中送炭”般的帮助,逐渐成为一股股汹涌向前的科研后浪。

挤出经费支持“后起之秀”

科研并不是浪漫写意。中科院院士杨振宁曾指出,博士学位后的5到10年期间是科研工作者的困难时期。该时期要选择一个领域,并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能够“站住脚”的工作,这是一个挑战。

“刚毕业的博士在科研生涯的初期,没资源,没经验,没途径获得帮助。”市科协一级调研员程志鹏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研究现有政策,发现大部分政策支持的人才都为32岁以上,而这些人才要么是副教授以上职称,要么已是科研骨干,所拥有的资源已很丰厚。相比之下,初出茅庐的博士更渴求科研的支持和帮助。青托工程由此将支持对象设定在32岁以下,每位支持的对象都将在两年托举期里获得10万元的资助。

如今青年才俊辈出,“青托工程”又该如何选出前途无量的好苗子?

中国科协从年起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并依托专业实力强大的全国学会来推荐人选。但地方科协则往往缺乏类似资源,需另辟蹊径。

程志鹏告诉记者,“青托工程”的支持对象由科协团体会员单位推荐而来,因为经费是从科协微薄的学术交流经费中挤出来,支持对象的数量和范围有限。所以“青托工程”更注重围绕广州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人才选拔。“我们注重评审专家的专业性,也会向专家传递我们的目标,就是围绕广州产业升级来选人。”程志鹏表示。

年4月,广州市科协正式启动“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0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界后起之秀”从8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为期两年的托举期内,这些人才在科研能力、个人成就、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让青年科学家主导自己的研究

刚工作的青年科学家手头没有太多资金。获得“青托工程”的资助则有“去浮躁”的作用,让他们更专注自身的研究。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朝崴博士从事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在两年的托举期内,他升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并在去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去年12月,他以并列第一作者在《NATURE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影响因子达到36.。

杨朝崴博士今年6月作为并列第一作者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的新冠肺炎研究,中间为杨朝崴,左边为杨朝崴的博士后导师钟南山院士,右边为杨朝崴的青托项目指导老师李靖教授。杨朝崴说,“青托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13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