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物理学院师生热议ldquo彭桓武

瀹夊崜寮鍙戞眰鑱屾嫑鑱樺井淇$兢 https://m.sojk.net/yinshijj/26588.html

5月10日至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第十七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和第二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7位院士、30余位青年科学家齐聚西大,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余名学者参会,为我校师生带来数场精彩绝伦的学术前沿报告。同时,在“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论坛上举行了“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揭牌仪式,国内高校首家“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正式设立。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首次在陕举办,“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在我校揭牌,使物理学科师生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学院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深受彭桓武先生爱国情怀、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感染,更加坚定了面向国际前沿,扎根西部大地,潜心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信念。与此同时,“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进一步增进国内理论物理学界青年人才的学术交流,对理论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央广网、陕西日报、西部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对论坛和中心成立进行了报道,物理学院师生对此次学术盛宴的热议再掀高潮。

01

教师感想

经光银老师

为纪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先生,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在西北大学举办“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有幸聆听了大会的主旨主题报告,体会到彭先生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报告中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崇高学术理想,从彭桓武先生的教诲中,我领会了彭先生所崇尚的科学研究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不浅尝辄止,尤其彭先生提出“在科研的每一条路上,要坚持走下去……”,这是非常激励与鼓舞人心的学术思想,并在科学研究中以国家安危为己任。

同时,非常幸运聆听了大会的邀请报告,从郭光灿院士的报告中深深体会到量子力学的深邃思想,领略了胡江平老师对铁基超导体研究重大研究成果,胡老师清晰地梳理了人们对凝聚态物理中如此复杂、长期未解的超导机制探索的里程。这种从科学问题探索历史的角度出发,也体现在杨文力老师从数学物理角度发展量子可积方法,虽然我的背景远不足以理解此研究优雅的数学物理方法的具体细节内涵,然而杨老师以量子可积的重要学术问题为时间轴线,回归前人的伟大发现与深邃思想,并建立自己对问题研究的学术贡献,这是非常有高度的学术追求与理想。大会的所有精彩报告都隐约从侧面给了我极大启发,做大的科学问题,从问题研究历史中承前启后,专注持续地做出本科学问题这时间轴上能体现的工作,不断地问自己所做的学术工作能否在研究历史背景回顾中被提及,这是学术应该有的理念。

赵立臣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收获颇丰。近距离接触了多位理论物理大家,有幸当面请教了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聆听了多位大师的经验和体会。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分享了宝贵的治学理念和经验!为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在选择科研方向,凝练科学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给出了诸多启示!

谢长建老师

非常高兴和荣幸参加了这次“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会议中感触和收获都很多。最让我敬重和感动的是彭桓武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一句“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以及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和国防事业奉献一生,令我印象深刻。论坛中,理论物理大师们的报告都聚焦物理学的前沿多学科交叉领域,非常精彩,感受到了祖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努力拼搏精神,努力加油,不负韶华。

范海波老师

作为国家基金委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选择落户西大,既是对西大理论物理学科近年来成绩的肯定,同时也给学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希望学科以此次中心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凝心聚力,加速发展,提升学科原始创新能力,为国家理论物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出更大力量。

周译玄老师

本次论坛给了我们一次近距离接触领域大师的机会,我们既享受了一次学术盛宴,又亲身感受到了院士、专家们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我们将不断学习彭桓武先生的精神,努力建设西北大学物理学科,为国家提供创新动力和培养优秀人才。

翟会飞老师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大会报告。孙昌璞院士介绍了彭桓武院士的家国情怀,在那个年代放弃一切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服从命令去做两弹一星的计算工作,培养了多位院士却低调如此。最令人震撼的是那句“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郭光灿院士在量子计算机从硬件到软件全自主的研发,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的勇气和毅力也让人佩服。胡江平研究员与我的导师曹光旱教授有紧密的合作,他在铁基超导计算领域做出来非常好的工作,在其中也发现拓扑,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并发展。三代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和领域诠释了科技报国的初心。

张耀红老师

第十七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和第二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有幸参与了两个论坛的服务工作,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关于理论物理最新研究的学术盛宴。虽然我不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但深深被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高尚人格所感染,鞭策自己向前辈和优秀同行专家学习,努力早日在基础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做出成绩。

02

研究生感想

我总是在思考,面对当今浮躁的学术风气,怎样才能静下心来做好科学研究?彭桓武先生给了我答案,老先生严谨求实、终生不渝的科学态度给我们年轻一代深刻的借鉴和启发。老先生一生成就斐然,却生活朴素,那句铿锵有力的“回国不需要理由”如此令人热血沸腾。这正是我们新一代物理人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崇高精神。

——级博士研究生邢健崇

“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西安)”在西大成立,作为一名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相信所有西大物理人都和我一样欢欣鼓舞,感受到了国家对西大、对理论物理西北军寄予的厚望。论坛上,我们了解到中国乃至国际理论物理学界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近距离感受到诸位院士的治学风采,看到了他们热爱科学、潜心科研的学术精神,令人心生景仰。彭院士、侯先生以及物理先辈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勤奋学习、努力科研。

——级博士研究生杨雪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也是我国核工业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多年前先生写下了一篇《治学与为人之道》,先生在文章中回忆起与薛定谔的一次交流,先生请教薛定谔如何做研究,大师回答:“DivideandCommand”,这句话的意思是分而治之。先生将大师的话解释为将大问题分为小问题一点一点的进行解决,并在工作中也论证了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先生的话对我们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在工作与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就具有了将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的功力,进而转化为解决大问题的实力。

——级硕士研究生周庆欣

通过这次论坛让我了解到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恒武先生的爱国和科研精神。彭先生求索创新、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爱国敬业,在理论物理研究、武器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彭恒武院士90多岁高龄住院期间,仍在思考和研究理论物理。这也鼓励我们在科研中要严谨求实、认真务实、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级硕士研究生南可易

作为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我怀揣着敬仰之心积极参与本次论坛,并尽力去理解高深的学术汇报。从郭光灿院士、孙昌璞院士、杨文力教授的讲述中,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大家风范,让我在思想和学术科研上都收获颇丰。开幕式上,孙昌璞院士介绍了彭桓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至情至性的一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彭先生严谨治学、热爱祖国的事迹启发了我,在学术上,只有严肃严肃再严肃、认真认真再认真才能有收获。

——级硕士研究生刘壹博

此次理论物理论坛上关于量子计算机、铁基超导体、量子可积系统的精彩学术报告,让我们对郭立宏校长说的“大学之大,在大师之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今后的科学研究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彭桓武先生和专家们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用所学所知积极推动祖国科学研究事业进步让我由衷钦佩。

——级硕士研究生雒鹏涛

年5月10日,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第十七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此次论坛给我们带来了高深的理论知识,虽然我没有能力去完全理解所有的学术知识,但从各位老师们的讲述中能够感受到大家风范,孙昌璞院士介绍了彭桓武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及严谨求实的一生,让我颇为感动。在漫漫科研路上,很多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后的科研中我将严谨求实、脚踏实地、开阔思维、勇于创新,科研之路虽苦,但热爱会使它变得甘甜。

——级硕士研究生马琦琦

03

本科生感想

常凯院士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研究历史,然后讨论了如今所关心的科学前沿。报告不仅拓宽了我的科学视野,而且提高了我对半导体领域的兴趣。常院士讲到,贝尔实验室最初所发明的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电路,这告诉我们一个创新的领域在最初可能都看起来只像是玩具。这段故事也启发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应避免完美主义,先做出一份具有创新意义的草创,然后去不断地完善改进,直到做出一份优秀的创新工作。

——级严济慈班学员刘贵欣

常凯院士关于“半导体的自旋轨道耦合”的讲座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回溯了半导体的发展历史,让我对半导体事业充满了兴趣。他的报告脉络清晰地构建了半导体量子计算体系,其中都是获得诺奖的前沿理论,量子理论尽管复杂生硬,但他对这些理论的层层剖析,前后联系,使我对半导体量子体系有一个整体而规范的认识,了解到不断地挖掘现有基础知识体系也可以探究物理前沿奥秘。从常院士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对科学历史的尊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级严济慈班学员姚金麟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常凯院士和马余刚院士的精彩汇报,感觉受益匪浅!作为一个立志于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学生,常凯院士的“半导体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自学凝聚态物理的过程中,我总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奉为圭臬。对于波恩-奥本海默近似——这一经典近似,我一度认为它适用于所有多原子体系。而通过常院士的报告,我才发现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许多不足,才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对于马余刚院士,我则被他的研究精神所折服,高能物理的知识非常抽象,要研究和理解都不是非常容易。但是马余刚院士依然通过严谨又生动的图片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核子内部的结构,反物质以及宇宙大爆炸后几微秒内发生的实践,这可以称得上是融会贯通、大道至简!最后,我对科研前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将继续以凝聚态物理作为我奋斗的方向,以两位院士为楷模,敢于质疑,触类旁通。

——级严济慈班学员张睿智

常凯院士和马余刚院士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不仅对我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而且我也接触到了该领域前沿的知识。其中常凯院士通过对半导体中自旋轨道耦合的讲解,使我对半导体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半导体物理打下了基础。马余刚院士则讲解了有关宇宙学方面的知识,虽然我并没有学习相关的知识,但通过马院士的讲解,我对这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院士身上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问题的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院士身上的这种科学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科学研究者学习。

——级严济慈班学员赵佳京

两位院士用严谨而又生动的语言,分别给我们讲解了半导体中自旋轨道耦合以及高能碰撞的相关知识,这无疑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通过这场学术报告,我从院士身上感受到那种敬业而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研究精神,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报告也让我对相关前沿领域的成果与困难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常凯院士用生动有趣的图示展示了拓扑绝缘体的概念,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参加这场讲座后,我认识到更多物理的美妙之处。

——级严济慈班学员张煜基

年5月9日下午两点半,我有幸参加了“杨仲健学术讲座”,由常凯院士、马余刚院士进行学术报告,两位院士的报告让我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路途还很漫长,有太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研究探讨,不能因为现阶段自己的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就因此停滞不前,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前进。从两位院士身上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学习怀揣着自己的使命,并将个人科学研究与祖国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怀揣着这种理想信念不断奋斗下去!

——级严济慈班学员李志远

这次论坛,我主要聆听了郭光灿院士的报告。由于自己立志做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工作,因此这次讲座对我而言有不一样的意义,从费曼第一次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到现如今已经过了四十多年。如今,量子信息领域创新成果的出现尤其是中国已经建造出最多量子比特数的量子计算机,不断坚定我学习探究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坚定信念。在听到彭桓武院士的事迹后,我也慢慢在明白科学家精神的内核——爱国,敬业,虚心,坚持。这也将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级严济慈班学员彭振宇

通过聆听院士讲座,让我认识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都是以书本中的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一点,将之深入研究,最终得到一系列先进的成果。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我们现有的知识基础打牢,这样才能够深入研究,启发我要认真学习现有知识并掌握牢固。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是常凯院士带来的关于半导体的学术前沿讲座,让我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这才有了我们国家的强盛。未来终将是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我相信我们会拿好接力棒,继续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努力奋斗。

——级严济慈班学员王宏博

很荣幸参加此次“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通过此次论坛的学习,我了解到现代物理的研究正不断朝着“更精确”、“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学习到了新的物理研究思想方法。本次论坛中提到的量子纠错技术、利用张量网络计算等技术都推动了物理学科走向一个更准确更全面的新阶段。本次论坛也帮助我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次物理实验。

——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范秀哲

今天有幸聆听了“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受益匪浅。我体会到了物理学的深奥,也感受到学习物理应有的态度:物理学是对大自然的探索,要学会去主动发现,去研究,还要去实验,才能总结出一些奇妙的规律。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一直在等着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马文旭

第二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是场学术大餐,能够参与其中并聆听物理大牛们的前沿学术交流报告我感到非常荣幸。此次论坛中,青年科学家们充分运用正逆向思维和统计规律方法,辩证地求得精确解。启发我们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要辩证地思考问题,运用准确的理论方法求解,不断在实际操作中优化结果取得精确解,真正实现物理能力的提升。

——级物理学类梅强强

在饱餐了这顿丰富精彩的科技前沿学术大餐之后,我对物理学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思考。从一位位青年物理学家们的报告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物理研究的严谨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将不断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究、联系实验联系社会、注意分类理顺条理的能力。此外,我将通过学习物理学科历史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发扬科学创造精神.

——级物理学(基地班)杨东源

图/文:物理学院师生

编辑:陈一腾

责编:严少珍

审核:杨军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y/11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