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取得人际关系中的优先权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什么才是我们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呢?FBI心理学家威斯·布拉沃告诉我们,是人生的两种问题,一种是说话时的问话,另一种是生活中发生的麻烦。

一、让问题具有“杀伤力”

针对这两种问题,威斯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第一种间题他解释说:“说话就会产生问话,交流就会出现问题,这是避免不了的,如果不想让自己在交谈时陷入被动,就要让自己的问题具有‘杀伤性’,让别人为你的问题感到苦恼,这样你就摆脱了苦恼的纠缠。”

但要如何让话语具有杀伤性呢?这就需要下一番工夫,仔细揣摩,多加练习才行。FBI在多年的审讯和卧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学的经验,他们将此归纳为“少说,说关键”“多说,不停顿”这两种策略。

“少说,说关键”的意思是:与人交谈要先看、多听、后说,言语至多不超过三句话,还要直接命中“要害”,让对方再也无力还击。这是“杀伤性”语言的最高境界。

其实,很多人在现实中也希望自己能具备这种能力,有的人甚至自以为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但真正实施起来,“威力”却相距甚远。差距在哪里呢?关键是找不准对方的要害,之前的“看”和“听”没有切入正题。

“多说,不停顿”的意思是:如果你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找不到对方的要害和弱点,或者你根本就没有“看”和“听”的时间,那就要在“乱”中取胜了。

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向对方提出问题,在对方不停顿地回答你的问题的过程中,你就可以找到对方的破绽。切记,“多说,不停顿”的要旨就是:不停顿说的是你自己,而对方就是在不停顿地回答你的问题,干万不要让对方夺回主动权。

第二种问题,威斯解释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相聚到一起,都是因为相互之间有问题产生,为了能够解决问题,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人们才会聚集在一起,说白了,人就是为了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会有交集。

但是,问题是否能解决得好,是否能在解决问题以后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完全取决于我们处理问题和给别人制造问题的能力。”

威斯的话不难理解,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如果你不想在竞争中总被对手牵着鼻子走,那么就要在对手给你制造问题之前,先给对手制造一个具有“杀伤性”的问题,让其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FBI特工哈里·G·杰克逊正在一个珠宝走私集团内卧底,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走私集团,下面还有一些小型的团伙,罪犯人数达数百人。这个集团的老大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集团内只有两个人知道他的行踪。

此时,哈里已经到团伙中卧底四个月了,但是一日找不到这个团伙的主犯,就一日不能对这个团伙进行打击,哈里心中有些着急。

他想,必须让这位老大从幕后走到台前,让他参与到具体的行动中,才有把握在行动时抓住他,但是要怎样逼迫老大现身呢?经过冥思苦想,哈里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没过几天,团伙中就有了一些议论的声音,有人说:“我怀疑咱们二当家就是真正的大哥。”别人问:“为什么?你怎么这样说呢?”

那人回答说:“我是听说的,很多人现在都这么怀疑。你想啊,这么大的组织,老大能放心就在幕后指挥吗?谁有这样的能力?他一定是亲自坐镇的,但是又不想让我们知道,这样有利于他管理啊!那个幕后的大哥就是他编造出来唬人的。”对方说:“嗯,是这样的逻辑,看来你说的是对的……”。

类似这样的说法,在团伙中越传越多,后来,二当家本人也知道了,他想控制谣言的传播,但是却无能为力。这种谣言也很“不幸”地被幕后的老大知道了,这位素来以沉稳和多谋著称的人也坐不住了,他私下想:谣言都是无风不起浪的,肯定有类似的端倪出现才会这样,说不定就是老二挑起来的,想要趁机夺我的权。

我几乎从来不在组织中,他是实际上的负责人,有些额外的想法也很正常。想到这些,这位老大到组织内部去稳固自己的权力,他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被别人夺走。

于是,这位老大现身了,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而FBI的行动时间和抓捕方法也因此确定了。利用“恐怖源头策略”快速拿下人际关系中的优先权。

在这个例子中,哈里成功地利用了人爱猜疑的弱点,让敌人的堡垒从内部开始瓦解。

在生活中,当我们和对手竞争时,为了减少问题出现的概率,可以先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给对手制造一些问题,让他们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从而为我们赢得竞争创造有利的时机。

二、先下手为强,直击对方心理软肋

如果想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中,找出一种最有效最常用的战术,那么保密加奇袭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在战争中,为了能取得最好的打击效果,人们最先做的就是保密,让对方察觉不到己方的动态,然后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直捣对方巢穴,这种先下手为强的战略是赢得战争的核心手段。

FBI也从战争中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和罪犯较量,必须要先下手直击对方的心理软肋。FBI犯罪心理学家斯科特·拉斐尔曾说过:“在先下手的情况下,胜算的概率会相对高一些。”

但同时拉斐尔也指出,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先下手的,先下手的前提条件是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弱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一击制敌。

查尔斯·沃德是FBI的高级特工,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抓获了一名连续抢劫犯。

这是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FBI先后对他进行了3次审讯,但是年轻人都矢口否认自己曾经抢劫过,警方的工作因此陷入僵局。

但是,查尔斯从这几次审讯中发现了对手的弱点,这个年轻人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的,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们母子,那时候他的母亲还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养育能力,就将他送给了别人。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父母通常都是心怀怨气的,而年轻人在审讯时说出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对警察说他恨父母,说父母早就死了。

但是,查尔斯发现,在提起那个年轻人的父母的时候,年轻人的眼神会有些许的变化,那不是怨恨的眼神,而是渴望的眼神,查尔斯意识到,在这个年轻人的心里,对父母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对父母的恨。

基于这种猜测,查尔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并说服了年轻人的母亲,让她到警察局里来看望自己的儿子。

一周以后,审讯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不是在审讯室进行的,而是在一间会见室里,当年轻人走进会见室的时候,他抬头看到了一个中年女人。

开始的时候,他先是一愣,但是紧接着他就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眼睛里有了泪光。

当查尔斯告诉年轻人,这就是他日思夜想的亲生母亲时,年轻人一下子扑到母亲的怀里,就像一个几岁的小孩子一样哭个不停,而母亲也因为愧疚和想念哭成了泪人。查尔斯给了母子二人充分的相处时间,年轻人向母亲诉说了自己多年来的想念之情和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母子二人聊了很长时间,最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年轻人交代了自己全部的犯罪过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启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弱点,只要能找准这个点,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就可以直接击溃对手的心理防线。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人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比如,有人天生就有的尖端恐惧症、密集恐惧症、惧怕小动物等。

桑德·布兰迪为田工作10年了,他现在已经成了FBI的王牌部门秘密行动处的负责人。

在他入行仅一年多的时候,就因为足智多谋,被同行誉为“鬼才”。的确,桑德办案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正是因为这样,他得到的奖励非常多,FBI是非常鼓励灵活大胆的办案方式的。

在桑德加入FBI的第一年,他参与破获了一件故意杀人案,罪犯虽然被成功抓捕,但是审讯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罪犯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而且这个人的心理素质非常好,FBI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撬开他的嘴巴。

面对这样的局面,桑德和其他人一样都很着急,怎么就征服不了一个罪犯呢?桑德静下心来,认真思索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是自己一方没有找准对手的弱点,而是始终在围绕对手防御坚实的地方进行攻击,这样做只能不断提升对方的防卫自信心,看来找到对方的弱点是当务之急。

于是,他开始对这个罪犯进行暗中的实验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对方的弱点,原来这个人害怕蜘蛛。

对方的弱点找到了,桑德立刻有了信心,重新对罪犯进行审讯,但是这一次他找了很多帮手,他在审讯室里放了很多只不同品种的蜘蛛。当罪犯一走进审讯室,立刻被眼前“骇人”的景象吓住了,他满头大汗,不敢挪动一下,而且浑身发抖。

桑德对他说:“我很喜欢蜘蛛的,以后审问你的时候,我都会带上这些‘可爱的朋友’。”罪犯听了,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桑德,颤抖着说出了一个词:“不!”

桑德笑着说:“如果你以后不想再看到我,那也好办,就是老实交代你的罪行,那样就结案了,你就不会再和这些蜘蛛碰面了。”最后,罪犯在蜘蛛的威胁之下,只好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每个人心里都有害怕的东西,这就是人心中的“恐怖源头”,FBI懂得利用人心的“恐怖源头”,让对手自己去打败自己。

在生活中,如果想让自己在和别人的较量中占据上风,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打垮对方的心理,这时利用对方心理的恐惧点来打击对方,就是最快捷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14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