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493985.html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郭亚丽)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教授王晓锋从年开始担任“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导师,他培养过的一名中学生曾将“英才计划”比做一艘宇宙飞船,将王晓锋比喻为这艘飞船上的“掌舵者”,带学生一起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相较于“掌舵者”,王晓锋则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带领学生入门天体物理的领路人。
“学生入门以后就要完全靠自己了,我们做的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他们能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顺利一些。我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把他们领进来之后,怎么走要靠学生自己来决定。”王晓锋说。
在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心中埋下科研的种子
与大学生相比,中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宽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对天体物理的兴趣来源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天文发现,然而哪些研究重要、哪些问题值得去探索,他们通常并不清楚。因而,王晓锋给中学生们带来的第一堂课往往是把天文物理这本厚厚的“书”浓缩到一两个小时,通过概括性地介绍学科发展历史、重要事件、当前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目前有待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让学生形成对天体物理的一个基本认识。
王晓锋认为,“英才计划”并非一定要让高中生去做一个比较重要的科学发现。“这个计划的初衷应该是为学有余力或者出类拔萃的学生提供平台,让他尽早地体验什么是科研,为今后的选择提供一种参考。经过一年,他发现这个学科比之前想象的更有意思,这对他以后在这个领域的成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即使一年后他发现这个学科不适合他,或者很难激起他的兴趣,也不是能说是一种失败,他可以把精力放在别的领域。”
为了避免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有功利性的诉求,学生进入到团队之后,王晓锋总会强调,“不要想着一定要发论文、获奖,到这里来就是要享受,享受什么是科学,怎么去做科研,中间有哪些过程,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做一些小课题,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很多的帮助。”比如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天文台,使用大型观测设备获得所需数据来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体验做科研的乐趣。
第二次与英才学员见面的时候,王晓锋就会列出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做的课题,让他们花一个月的时间去斟酌自己想要做什么,期间他们需要通过调研、查阅相关文献来了解课题背后的一些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及学习精力,对于那些基础没有那么突出的学生,王晓锋鼓励让他们两三个人合作完成一个课题,培养分工协作的能力。而对于那些比较突出的学生,王晓锋基本上鼓励他们去自主选题。“有的学生在来之前就已经想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希望我们提供一些帮助,有的学生则是有一定的基础,对于这类学生,我鼓励他们做自己的课题,鼓励他们去自由探索。”
学物理不是让人人成为物理学家
培养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选择王晓锋的多是对天体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在王晓锋看来,“学习物理实际上并不是说将来一定要成为物理学家,这是很难的,最重要的是训练我们的科学思维,能从一系列的事物当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学科,物理学所培养的逻辑思维、推导思辨能力都能帮助他取得一定的成果或进步。”
那么,一个热爱物理的学生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到出类拔萃、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王晓锋认为,首先要有很好的数理基础,肯钻研,其次就是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热爱物理的学生大概就会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要主动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另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