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塞东西进嘴里微观世界帮你解

北京雀斑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12/10062495.html

01、“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没吃完的面包在桌子上放久了为什么会腐烂?掉到地上的食物为什么不能捡起来再吃?饭前便后为什么要洗手?

现在的我们,自然知道这都是由于微生物的原因。可在几百年前,这些问题可是困扰了人类很多年,别说一般人了,就连鼎鼎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全然不知。

直到有一天,荷兰一家杂货铺里的一个小学徒,用自己磨制出的镜片,发现了微生物,这才解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这个人就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列文虎克。从他以后,人们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动物、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年10月24日,列文虎克在荷兰代尔夫特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出生。16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列文虎克被迫辍学,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

20岁时,列文虎克回到了代尔夫特,后来进了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并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知道了放大镜这个东西。

列文虎克对能把微小的东西放大的放大镜十分感兴趣,但放大镜的价格太过昂贵,列文虎克负担不起。

好在磨制放大镜镜片的技术并不难,只是需要耐心和细心,于是列文虎克便转而决定自己磨制放大镜。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动,列文虎克终于磨制出了一个直径只有3mm,但却能将物体放大倍的镜片。

他兴致勃勃地把镜片镶嵌在木片挖成的洞孔内,用来观察周围环境中微小的物体。

眼前的场景使列文虎克惊呆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那一块小小的镜片下,鸡毛的绒毛变得像树枝一样粗,跳蚤和蚂蚁的腿变得又粗又壮。

仿佛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的列文虎克,十分兴奋地察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手指上的皮肤、蜜蜂腿上的短毛、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以及一种甲虫的腿。

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于是,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钻研,列文虎克在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来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

年,列文虎克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小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是从卵中孵出并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长成的,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出生的。

列文虎克的这些发现,震惊了当时的整个科坛,他的科学实验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公认,他本人也成了皇家学会的会员。

2、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所谓的微生物,其实是我们对肉眼看不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统称,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少数藻类等。

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从此,微生物学进入了形态学阶段。

但是在这之后的年间,微生物学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一直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阶段,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远到14世纪肆虐欧洲,造成欧洲近1/3~1/2的人死亡的黑死病;近到21世纪初,在国内引起恐慌的SARS事件,无一不与微生物有关。

在人类的各种疾病中,大约有一半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不断与微生物作斗争的奋斗史。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类,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各种新型或再现的微生物感染,仍然会时不时地发生,令我们措手不及,我们仍然不能轻视微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的腐败,比如放久了的面包,就会在霉菌的作用下发霉、变质;有些微生物则可以用来生产各种具有特色的另类美食,比如“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再比如在法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辛香浓烈,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蓝纹奶酪”。

除了会导致疾病以及使食物腐败外,某些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比如,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提炼出的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某些微生物因为能够降解塑料,而在环保方面大有可为;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吸引着我们去尝试揭开这些微生物在生理构造方面的特殊之处。

事实上,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许多微生物,但我们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3、如何让孩子认识微生物

各位养过孩子的家长应该都知道,孩子到了某个阶段,就会变得格外喜欢探索世界。比如我闺女,前段时间总喜欢吃手,现在则热衷于把床上、地上、沙发上,各种自己能接触到的的东西,都捡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里,然后对着你嘿嘿嘿地傻笑。

虽然我也很严肃地告诉她,外界有很多细菌微生物,不能随便抓起一个东西就往嘴里塞,这样会肚子痛。

但年幼的闺女显然无法理解什么是微生物,歪着小脑袋,萌萌哒地问我,“微生物是什么?”

“就是很小很小的一种生物。”

“有多小啊?这么小?(比划了一下自己的手)这么小?(比划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我被闺女的这份天真打败,只能另外想办法给闺女解释什么是微生物。

前不久,我看到了这本叫做《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的书,眼前一亮,立即就下手买了回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埃莱娜·拉杰克和达米安·拉韦尔杜恩,两位作者拥有丰富的少儿科普读物创作经验,他们共同创作的青少年科普读物曾获法国青少年出版工会颁发的“地球奖”。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塞德里克于巴斯和克里斯蒂娜罗纳德是这本书的科学顾问,一起参与创作,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

译者李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与地层学硕士,具有生物学和古生物学背景,译文简洁准确。

而说到这本书,那就更厉害了,自年出版后,就获得了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颁发的“科学趣味奖”,以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奖”,年又获得了法国上塞纳省“科学无秘密奖”青少年组奖,并已售出多国版权。

这本书的开本很大,折叠拉页以及图片局部放大显示的设计,为你尽可能详尽地展现那些生活在洋底、海边、森林土壤、厨房里,甚至是床单上、皮肤上的微生物。

比如这页,为我们展示了家中厨房的一个角落。

肉眼粗粗一看,就能看到这块角落里很脏。

那如果我们把这个角落放大50倍,会看到些什么呢?

天呐,这些都是什么呀?

别急,每幅拉页的左边,都配了各种事物的图片、名称,以及简单的解释。

有了这些准确科学的描述,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你都可以侃侃而谈,而不会被问得面红耳赤,左一个“我不认识”,右一个“我不知道”了。

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用生动而严谨的描述、细腻真实的大场景手绘画面、独特精妙的书籍形式,带领我们认识10个微型生态系统中,近种与我们亲密如斯、共创世界的微型生物。

极富艺术冲击力的手绘大场景,再小的微生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书的末尾,还有一个专业名词解释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有对各个科学名词的解释。

有漏斗、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简单图示。

还为你介绍了生物的分类以及各类生物的基本特点。

看到这些精致又逼真的插图,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微生物,为什么我们要讲卫生、爱干净,远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就比如我闺女,看了这本书后,再也不动不动就把地上捡到的东西往嘴里塞了。

不过我们也不用对微生物太害怕,毕竟,它们和我们一样,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万事万物的多样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jx/13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