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质量与认证
推动GJB与GBT中的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融合建设
王海涛 杨 洋 郭志萍
由于装备承制单位目前普遍建立有多个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等,而不同管理体系反映了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往往存在着特定职责、资源、过程等方面相互交叉或重复,其中既有统一的部分,也有个性的部分,还有相互约束的部分。如果各管理体系建设不同步或不协调,可能导致管理职责不清、过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很多单位希望将不同管理体系中共性部分整合,避免管理的复杂化、重复化和要素失衡。不同管理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有助于将原来分散在各体系管理部门的制度和行动整合起来,优化管理机构,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系统化地进行全面和整体的控制。
一、管理体系标准的高级架构简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年发布ISO族标准以来,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多个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如ISO、ISO、OHSAS、ISO等)。虽然这些管理体系标准的框架与内容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标准的基本框架、术语表述等方面仍存在较多差异,导致一些组织在按照两个以上相关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标准的理解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混淆和困难,降低了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
为了使管理体系标准得到更加广泛而有效地理解和实施,确保ISO相关技术委员会针对管理体系标准制定的标准化及其有效性,从而加强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兼容性,ISO于年在标准化工作指导文件《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相关附录JC中,提出了适用于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的新通用框架,并称之为“高级结构”(HighLevelStructure,简称HLM)。按照上述高级结构的规定,自年开始,所有由ISO制定和修订的管理体系标准都要采用一致性通用框架、通用核心文本内容以及相关通用术语和定义。目前,上述高级结构已被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采纳,作为所有管理体系标准应遵循的基本构架。
(一)通用术语和定义
在该高级结构中,适用于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包括:组织(organization)、过程(process)、相关方(interestedparty)、绩效(performance)、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外包(outsource)、要求(requirement)、监视(monitoring)、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测量(measurement)、最高管理者(topmanagement)、审核(audit)、有效性(effectiveness)、合格(conformity)、方针(policy)、不合格(nonconformity)、目标(objective)、纠正(correction)、风险(risk)、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information)、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