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阶段就造假,学术如何正衣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一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术造假案例。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陆续有数百篇论文因为造假被通报。

求真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每一次学术不端行为不啻撼动这基石的“地震”。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这样的“地震”年年有甚至时时有,而且正在以新形态新手段呈现新特点。

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项目申请阶段已有发生

改名字、伪造证件号码、两年在申报书中换了6个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10月22日公布的22个学术不端案例中,有一起在申报阶段就“花式”造假。

记者了解到,这种在项目申报时就造假的行为,被查处公布后,该申请人也被永久取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

如此“歪心思”,近年来多有出现。从对年10月22日、11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两批次学术不端行为案件分析看,有多起在申请科研项目的申请书中“大做文章”的——请别人代写申请书、抄袭剽窃已获得资助的申请书、伪造专家推荐信、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等。

这些案例直指一个现实,“学术不端‘提前’了”。《中国科技论坛》期刊副主编张九庆研究员对学术不端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15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