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已经攻克新冠世界级难题,

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429155.html

新冠横行人间3年多,人们至今对付不了,除了缺乏强效疫苗,预防和治疗药物之外,新冠变异频率快、逃逸速度快、传播扩散快、渗透攻击快是很关键的“杀手锏”,科学家们千辛万苦研发的药物和疫苗,跟不上新冠的脚步。

就拿去年底“一阳”高峰和近期不断增多的“二阳”来说,人们最大的依仗还是口罩、消毒液、注射疫苗或感染后产生抗体。实际上疫苗“打没打”都一样被感染,口罩“戴没戴”都一样中招,在家里“出没出去”都躲不过,反而让一些治疗和缓解症状的药物名声大噪。

比如,去年底原价元/盒的P药,炒到3万到5万/盒,仍一药难求;平时只需十几块的一盒布洛芬,价格飙升到元/粒,或是元/盒也找不到药,成为难以忘记的阴影。

虽然媒体有一些对付新冠的药物和疗法出现,但都是“小打小闹”的安慰信息,因为根本没法逆转新冠病毒变异、传播、感染的脚步,即使新冠杀伤力不断下降,近期“二阳”很多人症状较轻,但新冠总像一个环伺身边的“蚊子”,时不时出来叮人,非常烦人。

其实,新冠病毒的软肋很简单:只要找到能覆盖住所有已知变种的抗体即可。之前的治疗药物为什么无效?主要是新冠变异太快,好不容易开发到德尔塔疫苗了,新冠主流毒株成了奥密克戎;终于能针对奥密克戎第一代开发出药物了,结果早已进化到第三代。

由于疫苗或药物不能“全数覆盖”病毒,所以只能部分显效,新冠病毒继续逍遥。

年底,《自然·通讯》权威杂志刊发我国科研团队的重磅研究成果,发现一种“纳米抗体”,对主流病毒奥密克戎BQ、BF、XBB系列能保持活性。

通过动物试验结果证实,该纳米抗体可有效预防奥密克戎、德尔塔毒株,防止病毒感染引起肺部炎症、全身结构损伤,保护能力出色,攻克了一项“世界级难题”。

抗体是人体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据守防病抗疫第一线,只要识别了病毒抗原,它一方面迅速向免疫系统发出围剿信号,另一方面主动中和抗原,使抗原失活失能,变得无害。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的纳米抗体,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团队发现的,与过去的新冠研究发现相比,有4个突出优点:

1、可利用发酵工程批量生产,纳米抗体抗体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不必像过去某些抗体那样提取、培养,工艺繁杂,而是类似于制酒、制醋那样大批量生产,非常快速便捷,也意味着价格便宜。

2、可深入人体内部发挥作用,过去抗体的体型比较大,无法突破一些人体组织发挥抗病毒作用,如血脑屏障、眼底、前列腺等,纳米抗体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甚至可以深入细胞内部,中和病毒抗原,药效突出。

3、稳定性和保存条件非常突出,过去抗体保存条件非常苛刻,如需要专用稀释液,要在零下二十度低温保存,对制造、保存工艺要求高,但纳米抗体可在常温条件下保存,保质期长达40天以上。

4、不排除“一专多能”的用途,不仅可对付新冠,这种纳米抗体还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罕见病”的基础药、配合药,未来大有可为。

距离公布我国攻克新冠“世界级难题”已有半年,相信该重大发明已进入新的研发程序,在由科研转向制药、疫苗等方向,做出探索。一旦药物和疫苗正式投入使用,新冠结束将进入倒计时。

总之,希望好消息能尽快传来,在此之前,仍要注意防范新冠二阳突袭,不可大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haibinbei.com/kfbf/14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