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几十年的进步与成功,但我们发现自己还在面临着更可怕的、几乎关乎生死存亡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挑战,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气候变化再到塑料污染,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行动。”DenisHayes,年第一个地球日的组织者和地球日网络的董事会名誉主席。
保护海中摇曳的精灵----中华白海豚
和其他海豚一样,中华白海豚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掠食者。它们控制其他海洋生物的数量,如鱼和乌贼,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保育状况,是评估海洋生态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们的数量、分布、行为和生存状况为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污染和渔业设备带来的威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做一个负责任的海豚观察者
不负责任或不受管制的观赏海豚活动,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干扰和骚扰。例如,一些船只会高速追逐海豚,或者拦截海豚的路线,这就增加了海豚碰撞或群体分离或母子分离的机会。请选择负责及有经验的海豚观赏机构,并在参观前阅读及遵守《海豚观赏守则》。
喂养或骚扰野生海豚是违法的。海豚以友好著称,但它们实际上是野生动物,应该被谨慎对待和尊重。与人类的互动将会改变海豚的行为。它们失去了天生的警惕,这使得它们很容易受到伤害。喂养野生海豚会扰乱它们的社会群体,威胁到它们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如果海豚妈妈与它们的孩子争夺投喂的食物,不教它们觅食,那么幼小的海豚就无法生存。
珍惜我们的海洋
为了保护鲸类动物,我们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能够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当您进行沿海或水上运动和活动时,如乘船旅行、日光浴、潜水等,请避免在船上使用洗发水和沐浴露,避免未经处理的化学物质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更重要的是,请不要在沙滩和海里乱扔垃圾。对于渔民和钓鱼爱好者,请妥善处理用过的渔网及其他渔具,不要丢弃在海里。
报告滞留情况
如遇到搁浅鲸豚,不论其是死是活,请致电通知能提供救助救助的团队和研究机构,并提供姓名、联络电话及以下信息;
1.发现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2.搁浅鲸类的状况(活着、轻微或严重腐烂等)
3.搁浅鲸类的长度及特征(例如任何背鳍/明显的喙等)
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鲸豚搁浅救助网络,所以这一步比较困难,下面是一些能提供救助团队和研究团队的机构,如下
1、如果在北部湾或广西沿海等地区可联系:
-[]钦州市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保护与生命教育中心:-;
-[]珠三角地区或广东省其他地区可联系: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在香港或深圳地区,可以联系香港海洋公园:(),
-[]长江流域江豚搁浅可联系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江苏省的可分别联系厦门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均有研究海豚的团队,电话不详,应该可通过等方式查询。
2、如果没办法联系到救助团队,联系各地的渔政部门,他们会帮忙找相关救助人员或组织救助。渔政部门的电话无法一一列举,打转接即可。
3、也可拨打报警,公安部门也会协助转到渔政等相关部门。
生物的多样性关系全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地球生命系统,影响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资源供应、气候变化等,构成涉及自然与文化的生命共同体。自然保护作为一项结合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政治经济等内涵的长期而不间断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几十年来,全世界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活动促进对于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的保护,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对海洋的保护力度也有了很大加强。
没有一种保护方法是一蹴而就的,每一种成熟的方法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都需要总结以往保护项目的经验教训得以完善。从年1月至今,我们(北京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持续研究了17年。无论阴晴的天,我们都在海上追寻着白海豚的踪迹,试图了解此物种的自然生命历史、种群现状及其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积累了照片资料超过50万张,多段视频;建立了完整的北部湾中华白海豚个体识别库;GPS定位点近个;累计航程4万公里。研究发现:
中华白海豚是北部湾生物群落毫无争议的旗舰物种;北部湾种群是中国野生白海豚种群中最年轻健康有希望的种群。
北部湾白海豚种群数量已超过只,种群结构稳定,主要由繁殖能力旺盛的年轻和健康的个体组成,且在研究时段内呈缓慢稳定的增长态势;
该种群密集分布区位于三娘湾浅海至大风江口东西40km,南北17km的km2海域;
三娘湾浅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大风江流域的安全维系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存;
人类活动的直接伤害、栖息地的丧失和质量下降是对种群生存的最大威胁;
守住“三墩路”,使得钦州海域东部的“自然浅海生态系统”与西部的“滨海工业系统”都得以保存,北部湾的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就有可能取得长久双赢。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探求“土地-人口-野生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积极践行政府、科学家和民间力量的真诚合作,“钦州模式”有可能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年的海豚日,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广西钦州三娘湾考察时遇到了一只新的“家庭成员”
赵一摄“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历史,只知道,他们年的过去。它们来自南方,与现代人交汇于此地。在我们深入海湾的十年间,得以窥见它们朴实无华的生活。从大风江口到三墩路旁,方圆30里就是它们的天地。只需小鱼、伴侣和一个最小的繁殖群体,生活无需精致,更不必奢侈。保住这片海域,就给它们留下生存的机遇。”——《钦州的白海豚》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海豚在古希腊文中是“δελφ??”(意为“海中灵魂”,delphís)。
从生物学分类系统上讲,中华白海豚在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海豚图鉴
化石记录表明,鲸豚类在距今—5万年前的早始新世纪起源于陆生哺乳动物祖先。它们的演化路线大致为:从完全陆生的巴基斯坦古鲸,到基本水生但仍有发达四肢的罗德侯鲸,再到完全水生,后肢大为退化的矛齿鲸和古蜥鲸,最后,在距今—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早期,才分别衍生出现生的齿鲸和须鲸。
中华白海豚最早由一位瑞典牧师彼得·奥斯贝克(PeterOsbeck)于年在珠江口航行时遇见并在其撰写的《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中记录下来,
“年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附近(人称“小广州”)的一个河口看到了一条雪白的海豚从我乘坐的船边游过,从所处的距离判断,除了体白色,其他与普通海豚相当。”
奥斯贝克牧师给它取名为“ChineseWhiteDolphin”。赵一摄
中国沿海的白海豚具有一生中不断变换体色的特征:出生时通体深灰色,而后逐渐变成浅灰并开始出现白色斑点,随后,随着这些斑点不断扩大,它们会变成白色带有深色斑点的成年海豚。一些老年个体几乎变成纯白色。
地球日
年,海耶斯组织了一个全球地球日,多个国家有2亿多人参加。“地球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和活动人士聚集在一起,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和可再生能源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采取行动。
今天,汇集个国家2万多家合作伙伴和组织的“地球日网络”(EDN)全年支持地球日行动。这一使命的前提是,所有人,不论种族、性别、收入或地理位置,都有权享有健康、可持续环境的道德权利。地球日网络通过教育、公共政策和行动主义运动来实现这一使命。这些活动每年聚集超过10亿参与者,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非宗教活动之一。
地球日网络追求一系列核心目标:
扩大环境的含义,包括气候变化、绿色学校和环境课程、绿色工作和可再生能源等问题;
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地方、州、国家和全球层面提供公民参与机会,使运动多样化。EDN(地球日网络)认识到气候变化首先对我们最弱势的公民造成最严重的影响,因此经常与低收入社区合作,将他们的声音和问题带入该运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